【丹阳时评】用“烟火气”式招聘点燃就业新活力

又到一年毕业季,这个夏天,除了“高温预警”霸占热搜榜,“如何就业”也牵动着一千多万毕业生的心神。近日,秭归县九歌巷子的“招聘夜市”引发关注。应届毕业生撸着烤串就能填完简历,企业负责人当场承诺“明天就回复”。从传统招聘会的“赶场式奔波”,到夜市摊位的“烟火气沟通”,这场藏在烧烤摊里的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招聘的冰冷与拘谨,更凭借政策的有力支撑和高效的对接模式,让就业这件事变得温暖而顺畅。

烟火气捂热就业冷场。传统招聘会难免会陷入“高温劝退”“氛围拘谨”的困境,而秭归县的招聘夜市却用升腾的烟火气,把冷清的就业市场烘得热气腾腾,其背后逻辑是将招聘场景嵌入年轻人喜爱的夜市生态,用轻松氛围消解求职焦虑。近年来,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灵活就业政策,明确鼓励各地探索灵活就业服务模式,打破传统招聘的时空限制。宜昌市提出“就业服务要接人气、接地气”,更推动服务场景从严肃的会议室走向热闹的生活圈。今年,宜昌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就业服务活动,如开展“万名学子宜昌行”“宜昌学子看家乡”“就业嘉年华”等职业指导体验及实习实践活动,组织“一产一策”“一专业一招聘”等“小精专”招聘会,通过各类创新举措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在宜昌高质量充分就业。

政策光亮求职坦途。“烟火气”式招聘,依靠的是政策体系的精准赋能。一场夜市招聘能从周末举办扩展到每日举办,排期排至8月中旬,背后是政策从“宏观指导”到“微观落地”的全链条支撑。今年5月,湖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才聚荆楚 共建支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实施岗位扩容增量、创新创业赋能、技能强基培优、青年人才腾飞、宜业宜才暖心五大行动18项措施,着力消除广大求职者和企业的后顾之忧。6月14日,在宜昌市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区白洋园区里,首个就业服务站投入使用,企业用工招聘、求职者应聘找工作有了更高效、更精准的对接平台。人社部门常态化摸排企业需求,通过就业服务站精准组织招聘,实现用工和就业“双向奔赴”。

高效率激活职场动能。招聘夜市的本质,是一场让就业服务提速的革命——它把“企业选才”和“群众生活”紧紧绑在一起,让就业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牵手”。5月,湖北省创新务实推进“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宜昌市也积极响应,通过构建“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联动支撑体系,激发在外务工经商、求学从教等各类人员返乡创业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3289个,同比增长势头迅猛,增幅达90.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39亿元,扶持创业主体2529家。夷陵区醉三峡创业园开展的政府补贴就业创业培训,让返乡创业人员能轻装上阵;“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平台,让创业者能快速获得资金支持。这些举措,都是在为就业提速增效。

从秭归的招聘夜市,到全省各地的创新实践,湖北正用一场场“烟火气”式的招聘,点燃就业新活力。就业政策不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是能触摸到的温暖;就业服务不仅是机械的流程,更是充满人情味的陪伴。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在创新模式的推动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岗位,越来越多的企业觅得所需的人才,实现人与城、才与业的双向奔赴。

(作者 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桓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