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中,灵活就业已成为就业市场的新潮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突破2.3亿人,他们用双手编织着生活的梦想,却也面临着社会保障的“悬空”之痛。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的推出,恰似一场及时雨,为这个庞大群体撑起了一把“保障伞”。
社保,是民生之基,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灵活就业群体作为就业市场的“蓄水池”,承担着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双重使命。然而,现行社保制度的双重缺陷,让他们在逐梦路上步履维艰。一方面,需要独自承担29%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远高于在职员工单位与个人共担的模式;另一方面,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的缺失,让他们在意外面前脆弱不堪。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沈建峰所言:“要给8400万灵活就业者系好社保安全带。”
新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通过降低缴费门槛、扩大补贴范围,政策直击“缴不起”与“不够用”的痛点。然而,政策落地仍需跨越多重障碍。一方面,部分灵活就业者因收入不稳定,即便有补贴仍难以持续缴费;另一方面,社保转移接续不畅、职业伤害保障缺失等问题,制约着政策效能的发挥。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68%的参保率仍意味着超7000万人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其中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亟待覆盖。
完善灵活就业社保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补贴机制,探索“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模式,对连续缴费满一定年限的灵活就业者给予额外奖励;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平台从业者提供必要的社保支持;金融机构可创新产品,推出“社保贷”等金融工具,缓解短期缴费压力。此外,还需要加快推进全国社保统筹,打破地域壁垒,让灵活就业者“流动不流失”。
社会保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灵活就业者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轻骑兵”,更是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唯有织密社会保障网,让“自由”更有温度,才能让2.3亿灵活就业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脚步更从容,未来更可期。
(作者 董市镇人民政府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