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从源头到末梢,枝江市检察院创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门诊”

“没想到,只通过一通电话,就能讨回我的血汗钱!”今年5月,市民周某专程到枝江市综治中心12309窗口致谢,只因他此前被公司拖欠8000余元经济补偿近一年,无助之际,他拨打了12309热线,枝江市检察院迅速依托检调对接机制,联合多部门推动案件21天内调解成功,助他拿到补偿款并当月结清。

这个看似普通的维权案例,正是枝江市检察院实行“检察+综治”信访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枝江市检察院通过“检察官+”协作机制,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将12309服务窗口前移至综治中心并覆盖至村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检察官上门调解

小窗口大作为,服务直达家门口

枝江市检察院整合“实体窗口、网上平台、掌上APP、热线电话”等渠道,构建起立体化的信访服务网络。线下以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团队、有平台的“五有”标准,在市级综治中心设立12309 窗口,一站式开展法律咨询、控告申诉等12项业务;线上在“长安枝江”公众号嵌入12309服务链接,全市8个乡镇(街道)和221个村(社区)都设置了便捷的服务二维码,真正把检察院“搬”到了群众家门口。2025年以来,共接待来访来电群众243人次,向基层下发风险提示500余条。

针对涉企案件,建立“30分钟响应、3天见面、7天反馈”的速办机制,2025年以来,受理涉企案件64件,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平均办理时间同比缩短38%。面对“一老一小一特”群体,则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简申请、简程序、简文书”实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实行检察长、副检察长接访日和领导包案制度,采取预约接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深入基层倾听民声,让法治服务带着温情,走进民心。

驻守检察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

解纷“多帮手”,画好治理同心圆

值班律师、心理咨询师、人大代表、专业调解员等力量常驻于12309检察服务窗口,形成专业化的“矛调团队”。他们根据案件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点单式”服务,全链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通过“府检联动”机制,与民政、教育、妇联等10余家单位携手,共同构建“物质+心理+法律”三维救助体系,同步落实26项帮扶措施,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此同时,检察机关内部也建立起上下联动、四大检察协同的工作机制,实行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办案方式,实现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公正高效化解。

“银龄”检察官与“青穗助理”

专注“治未病”,筑牢源头防火墙

枝江市检察院通过调查研究、建议征集、类案分析等方式,深挖矛盾纠纷背后的行政监管漏洞、公益损害风险、社会治理盲点,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推行业治理、系统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借助综治中心“信息中枢”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市“警情、访情、诉情、社情、舆情”五情信息,精准发现监督线索,及时向基层下发风险提示,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这套“智慧检察”系统,已成为预警社会风险的“前哨站”。

与此同时,普法教育也在城乡遍地开花,从新媒体平台到乡村大喇叭,从社区宣传栏到巡回法庭,检察官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精准普法。聚焦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选取民生案件组织检察听证,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让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刘文颖 实习生 段峣 黄皙真 通讯员 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