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承担的国家级“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自2023年以来,武昌区已在两年的试点中探索出政务服务无差别窗口的“武昌模板”,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注脚。
不同于政务服务中心内常见的公安、不动产、经济、社会、建设等分领域窗口,无差别综合窗口是专门设置的“全能办事窗口”,能够将群众从繁琐的办事流程中解放出来,他就像一名外科医生,首先预诊群众的问题并诊断出大致病因,接着协调专科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进而能够更好更快解决办事群众“疑难杂症”。这一举措正在以实干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理念转变体现服务温度提升。在传统的政务服务中“九龙治水”式的窗口分割曾是群众办事的痛点,政务服务更多强调的是我能提供什么,而如今的服务则聚焦于群众需要什么,建立群众的需求清单,窗口工作人员也变成全能型服务人员能够精准解答跨部门疑问;材料清单从“部门术语堆砌”优化为“群众易懂白话”,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窗口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主动协助操作自助设备,让数据多跑路的同时,确保群众不迷路。这一转变体现的正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治理理念,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更重塑了群众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科技赋能助力办事体验升级。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从排队等待到掌上办理,科技正以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为政务服务体验注入全新活力。过去跨部门办理的难点就在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是分散的,这就导致群众在办事时需要跑很多窗口,重复提交很多材料。而此次“无差别综合窗口”依托科技打破了不同领域的窗口壁垒,将所有信息汇集到后台中,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工作机制,窗口人员只需在了解群众诉求后协调有关科室在后台协调办理,就能统一在窗口出件,实现办事全链条全过程覆盖,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跨部门、多窗口的困扰,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体验。
我们能够看到,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当“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从愿景变为常态,当群众告别重复跑腿、材料反复提交的繁琐,这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服务流程的优化,还是政务服务理念的一次深刻转型。更重要的是,当这种以群众需求为中心的政务服务理念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政务服务就不再仅仅是行政流程的执行,而是一场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能感知群众急难愁盼的“贴心人”,也是让每个个体都能感受到便利与尊重的“民生底色”。
(作者 董市镇人民政府 李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