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劳动模范的勋章与沾满泥土的双手相遇,田淑娴的故事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作为咸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用二十余年扎根田野的坚守,诠释了“扎根田野践初心,科技兴农惠民生”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新农人立起了精神标杆。
初心在泥土里扎根,才有向上生长的力量。从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到带领乡亲们搞生态种养,田淑娴的选择里藏着对土地最朴素的热爱。她深知,农民的痛点在“增收难”,农村的潜力在“生态好”。于是,她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从试种有机水稻到探索“稻虾共作”模式,把自家农田变成“试验场”,把村民的顾虑变成自己的攻坚课题。这份“把乡亲当家人,把农田当家业”的初心,让她在一次次失败中不退缩,在市场波动中不放弃,最终用丰收的稻穗和饱满的龙虾,让乡亲们看到了“土里刨金”的希望。
科技是钥匙,能打开乡村振兴的密码。田淑娴的“厉害”,在于她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传统种植模式陷入“产量低、收益薄”的困境时,她主动学习生态农业技术,引进物联网监测设备,邀请农业专家手把手教技术,硬是把“靠天吃饭”变成“靠科技吃饭”。合作社里,有机种植标准让稻米卖出了好价钱,“稻虾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电商平台让农产品直连大市场……这些变化印证了一个道理: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农民的好日子,需要用科学知识来浇灌。
惠民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田淑娴的合作社从最初的几户人家,发展到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增收,背后是“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担当。她不仅提供种苗、技术,还统一回收、销售,解决了农民“种得好却卖不好”的难题;她设立奖学金资助农村学子,带动妇女就业,让“共同富裕”的种子在田野间生根发芽。这种“念兹在兹”的民生情怀,让科技兴农有了温度,让乡村振兴有了底气。
如今,在湖北的田野上,越来越多像田淑娴这样的新农人正在崛起。他们懂技术、爱土地、善经营,把初心写在乡村大地上,用科技唤醒沉睡的资源,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愿景变成现实。田淑娴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舞台广阔,只要肯扎根、肯钻研、肯奉献,平凡的土地上就能种出不平凡的未来。
(作者 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宋濮君)
1533571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