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操着乡音、透着土味的村干部在短视频平台悄然走红。他们或用快板演绎村务公开,或在果园里直播采摘脆桃,或带着网友探访百年古村落。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不仅让镜头前的观众会心一笑,更实实在在为村子带来了订单、游客和发展新机,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村干部拍段子走红,打破了人们对基层干部的刻板印象。过去,不少人觉得村干部要么是不苟言笑的“老派干部”,要么是埋头苦干的“实干家”,而当他们对着镜头说学逗唱,用“土味情话”推销家乡特产,甚至自嘲“村里最帅的带货员”时,那份接地气的真诚瞬间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河北某村支书用快板解读医保政策,把“门诊共济”唱成“全家医保能共用,省钱省心又方便”;陕西村主任带着网友看苹果花,顺手教大家分辨“糖心果”的生长诀窍——这种“政务宣传+生活场景”的融合,让政策不再冰冷,乡村不再遥远。
更珍贵的是,流量红利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比如山东烟台八甲村的村支书张爱军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深刻展现出村干部触网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张爱军为了把本地樱桃推向全国各地,使出浑身解数,凭借“憨憨书记”的质朴形象,在不到一个月内便积累了10万多粉丝。当村干部成为乡村的“首席推荐官”,他们推介的不仅是农产品和风景,更是乡村的价值与潜力,为闭塞的村庄打开了通往外部世界的数字窗口。
这种创新背后,是基层治理理念的升级。过去,乡村发展常困于“酒香也怕巷子深”,而年轻村干部带着互联网思维回到乡村,用短视频搭建起“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懂政策、知村情,既能精准提炼乡村特色,又能把握网络传播规律,这种“本土智慧+数字工具”的组合,让乡村振兴有了更鲜活的实现路径。
当然,面对走红带来的流量,更需要保持清醒。有的村干部为了追求播放量,模仿低俗段子,反而损害了乡村的形象;有的村庄火了之后,盲目扩张旅游项目,破坏了原本的生态平衡。真正的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流量,而是可持续的发展。正如一位拍视频的村支书所说:“镜头是块放大镜,既能照出乡村的好,也能暴露问题。我们拍视频,不光是为了让外界看到乡村的美,更是为了逼着自己把乡村建设得更好。”
从田间地头的“土味视频”到乡村振兴的“加速引擎”,村干部们的“网红”之路,正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故事。在这些略显粗糙却充满真诚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走红的村干部,更是乡村在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当传统与现代相遇,当乡村与网络相连,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变得越来越生动。
(作者 董市镇人民政府 闫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