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种粮模范徐淙祥,以金穗托起时代荣光

中宣部近日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忠实践行‘多种粮、种好粮’嘱托的优秀代表”。这枚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一位农民半世纪俯身土地、精耕细作的最高礼赞,更照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坚实路基。

五十载岁月,徐淙祥将生命的热忱全然倾注于泥土的芬芳与谷穗的金黄。1972年,从农校毕业的徐淙祥自此扎根家乡安徽太和,他深知“农时贵如金”,凌晨巡田、深夜钻研成了家常便饭。七十多本厚厚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苗情变化、气象规律与试验数据——这是他对土地最虔诚的密语。数十年磨一剑,他亲手培育的“太丰”系列小麦新品种,穗粒饱满、抗病高产,将丰收的希望播撒到广袤田野,累计增产粮食数以亿斤计。从“多种粮”到“种好粮”,徐淙祥的足迹深深刻入大地,无声印证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智慧光芒。

这份荣誉,深植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徐淙祥的执着探索,正是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一时代重托的生动回应。面对全球粮食市场波动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他不仅依靠科技提高产量,更通过“淙祥现代农业种植合作社”,将良种良法辐射给万千农户,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民族命脉注入了坚实的基层力量。

“时代楷模”称号,是一面精神的旌旗,召唤着对土地与耕耘的深切敬意。徐淙祥以“泥腿子专家”的朴实身影,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纯粹匠心。在喧嚣时代里,这份对土地的缱绻深情与经年坚守,如大地般沉默,却映照出沉静而磅礴的价值坐标。它昭示着:无论时代浪潮如何奔涌,对土地的敬畏与责任,始终是我们民族精神家园中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

徐淙祥的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千千万万在田野上默默耕耘的守护者。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新农人”,以科技为犁,以汗水为露,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徐淙祥在田间种下的不仅是高产粮种,更播撒了一种名为“种子精神”的时代火种——它关于坚守,关于责任,关于一个民族对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与承诺。当金黄的麦浪再次翻滚于神州大地,那不仅是丰收的画卷,更是无数徐淙祥们用毕生忠诚写就的、献给这个伟大时代的金色诗行。

(作者 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