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宝莲灯”点亮智慧治理新路

在夷陵足球公园的暮色里,一盏金属“莲花”悄然绽放,无人机从花蕊中腾空而起,掠过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只需10分钟。这盏被市民亲昵称为“宝莲灯”的全自动无人机机场,不仅是宜昌低空经济的具象符号,更照见了一座城市用科技重构治理逻辑的新思路。

一组组效率跃升的数字,勾勒出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生动剪影。樟村坪镇的流域治理现场,系统识别非法采矿痕迹后,执法人员18分钟就抵达处置,效率较过去提升近四倍;曾经需要30人巡查的区域,如今5台无人机接力即可全覆盖。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巡检”,无人机化身不知疲倦的“空中网格员”,既能穿透密林监测火情,也能俯瞰河道排查污染,让城市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警”。

如果说效能提升是科技应用的"显绩",那么产业筑基则是支撑变革的"潜功"。三峡低空飞行器研究院的成立,与清华大学联手攻关的涡电动力系统,勾勒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清晰路径。湖北云圣智能在夷陵的生产基地里,"宝莲灯"设备从图纸走向批量应用;2025年将实现113个智能机巢乡镇全覆盖,正编织起一张城市级低空空域网络。这种"联合研发+知识产权共享+产业化"的模式,让宜昌在湖北"2027年低空经济破千亿"的蓝图中,站稳了技术核心环节的关键位置。

比效率与产业更动人的则是科技与城市肌理的温柔融合。无人机巡航轨迹下,"姥姥的药箱"被志愿者稳稳送到邻里手中;智慧大屏的光影里,"爱心托管班"的笑声清脆悦耳。夷陵足球公园的夜色中,"宝莲灯"泛起的柔光里,少年挥手的瞬间、父母闲谈的暖意,让这些智能装置早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承载生活气息的城市符号。我们突然读懂真正的科技进步,从来不是冰冷的效率数字,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的便利与安心。

从治理效能的飞跃到千亿产业的布局,从机器巡检到人文关怀,宜昌的低空经济实践给出了一个启示,最好的科技,是让人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却能处处受益于它的赋能。当技术突破的锋芒,被生活场景的温情包裹,当产业升级的雄心,与民生改善的初心同频,这样的城市变革,才真正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 百里洲镇人民政府 周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