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幕,“后高考经济”的热潮奔涌而至。毕业旅行、电子产品、技能培训……积攒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商家优惠层出不穷。这场由考生与家长共同推动的消费盛宴,承载着对未来的憧憬,为市场注入活力,其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然而,热潮之下,更需警惕“狂欢”背后的非理性暗流。
警惕消费“变形记”,莫让关爱变负担。部分家庭在“补偿心理”驱使下,对动辄上万的旗舰数码产品、奢华旅行团有求必应,无形中超出经济承受能力,让关爱变成了负担。一些刚解放的考生,在社交媒体和同伴氛围裹挟下,易陷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观念悄然滋生。更需警惕的是,部分利欲熏心的商家,精准捕捉舍得花钱的心理,大玩套路,旅行线路货不对板、电子产品以次充好、培训课程虚假承诺、价格先涨后降……这些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不仅破坏市场生态,更可能给满怀期待的考生家庭带来经济损失与情感创伤。
告别“补偿式溺爱”,筑牢理性消费堤坝。要让“后高考经济”成为成长的助力,而非失控的狂欢,理性是关键。家长首当其冲需跳出“苦尽甘来”的补偿式溺爱思维。与其大手一挥满足所有,不如与孩子坦诚沟通。立足家庭经济实情与孩子发展真实需求,共同制定一份务实、透明的消费预算。选购电子产品等大件时,引导孩子关注核心功能、实用场景与长期价值,让性价比和实用性优先于品牌光环与顶配参数。不妨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尝试兼职或社会实践,在汗水中理解价值的真谛。
商家当惜“热土”,诚信与品质方为长红密码。追逐利润本属市场常态,但“后高考经济”绝非是可肆意收割的“韭菜田”。恪守诚信底线,是赢得口碑与长久生意的基石。优惠活动、产品性能、套餐内容务必真实、透明、无陷阱,坚决杜绝“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行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与服务的硬实力”,旅行社应打磨安全舒适、寓教于乐、富有文化底蕴的毕业路线,让旅程成为青春的珍贵典藏。培训机构则应聚焦专业、系统、有效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技有所长,而非贩卖焦虑或空头支票。唯有凭品质与服务赢得信赖,方能将短期热潮转化为长期客源。
多方合力护航,让青春消费行稳致远。护航“后高考经济”健康,需多方携手。学校应把握毕业季关键节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消费教育,提升学生辨别陷阱与理性决策的能力。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倡导适度、理性、绿色消费理念,营造健康氛围,同时勇于亮剑,及时曝光不法侵权行为,倒逼商家整改,也为消费者敲响警钟。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紧盯重点领域,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霸王条款等侵害权益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惩处,绝不姑息,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撑起保护伞。
“后高考经济”不该仅是消费的盛宴,更应是青年迈向人生新阶段的稳健起点。唯有社会各方携手,让理性回归、让消费健康,这股经济热潮才能真正服务于学子的长远发展,为他们开启更坚实、更明亮的人生新篇。
(作者 七星台镇人民政府 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