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需警惕暑期驾考陷阱

暑期来临,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学车考驾照。据山东济南交警发布的数据,今年暑期济南报名参加驾照考试的考生将达4.6万人,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是报名主力军。然而,在驾校报名火热的背后,“低价引流”“包过承诺”等陷阱悄然浮现,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很容易“踩坑”。

一些驾校以低价作为吸引学员的幌子,实际暗藏玄机。去年,山东的李某被“2888元,从报名到拿证,所有费用全包”的广告吸引,报名后驾校却陆续以“考场模拟费”“考试服务费”等名目,要求他额外支付1300元。内蒙古包头的学生张某也有类似遭遇,报名时驾校承诺“绝无额外收费”,练车时教练却索要“燃油补贴费”,后续更是不断冒出新的收费项目,最终多交了近2000元。这种“低价陷阱”在多地存在,河南省焦作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驾校5月份投诉情况公告中,就特别警示了部分驾校以低价吸引学员,后续却用“场地费”“燃油费”“场地升级费”等隐性收费不断加码的现象。

而“包过”噱头同样害人不浅。广东佛山的庞女士刷短视频时,看到“代考驾照”广告,“包过”“不过包赔”等字眼让她心动。添加教练联系方式后,对方称“代考驾照”无需庞女士到场,考过一科交一科费用就能轻松拿证。庞女士交了400元报名费后,收到了通过科目一考试的“成绩单”,便深信不疑,陆续转了代考费,结果对方收钱后将其拉黑,目前警方已介入。在重庆上大学的王云,驾考报名时教练暗示给考官“好处费”就能包过科目二、三,还以其他学员“不给钱就不过”来施压。甚至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还存在不少标榜“速成”“替考”的链接,声称可代考全国驾照,C1证收费4900元左右,承诺“30天拿证”“有第三方担保”。

从法律层面看,驾校这种“低价引流”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中关于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交易的规定,涉嫌价格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副主任饶伟指出,驾照考试具有一定偶发性,无人能保证必过,承诺“包过”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虚假宣传。更严重的是,“代考”属组织考试作弊,根据刑法,组织者或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了整治驾培市场乱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审查驾校资质条件,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驾校及时责令整改并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许可证。同时,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学员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诉、举报驾校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对线索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处理结果,依法依规处罚查证属实的违规驾校和教练员。对于学员而言,选择正规驾校至关重要。报名时可要求查看驾校的备案资质,经营范围是否含“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警惕远低于市场平均价的“超低价”“××天拿证”等噱头,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安全、顺利地开启驾驶之路。

驾照考试关乎生命安全与公共利益,容不得半点虚假与侥幸。要让驾培市场走在正轨,让每本驾照都承载着扎实技能与责任担当,真正成为安全上路的可靠凭证。

(作者 安福寺镇人民政府 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