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6月11日,山东济南市一名刚结束高考的17岁学生在鹊山龙湖划桨板时溺亡。中高考结束后,学生释放压力意愿强烈,炎热天气下亲水活动成为首选,但普遍忽视自然水域的潜在危险,自然水域水下地形复杂、水温变化大,极大增加溺水风险。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5.7万人,其中少年儿童溺亡占56%。中高考结束后的暑期,成为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高危期”,亟须系统性防控。
要强化安全教育宣传。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微信群等渠道,高频次、多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危险水域识别、自救互救技能宣传,突出警示案例教育。组织面向学生及家长的防溺水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考前)、夏令营安全课等,邀请专业救援人员、民警、医生等以案说法,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签订暑期安全责任书等形式,督促家长履行法定监护职责,加强对子女的日常看护和动态掌握。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建立村(社区)干部、志愿者、教师等“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机制,定期走访,协助监管,填补监护空白。
要完善社会安全防护。在危险水域周边设立醒目、牢固的永久性警示标识标牌,因地制宜加装防护栏、隔离网,配备并定期维护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应急救生设备。建立水域常态化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组织专业救援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快速、科学、有效施救。
(作者 市金润源集团 屈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