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冰箱式干部”冷气何来?祛寒需注三股热流

“冰箱式干部”这一形象比喻,精准刻画了当下部分干部的状态——面对群众冷气逼人,推诿责任面若寒霜,办事流程刻板僵化,敷衍塞责毫无温度。这种“低温运行”的作风,正于无声冷却着干群之间的情谊纽带,在群众期待与政策落实间筑起道道冰障。

那“冰箱式干部”的冷,究竟冻在何处?其一为“拒事之冷”。面对群众诉求,或摆出“非我职责”的冷漠面孔,或推诿之间熟练得如同精密仪器,唯恐“余温”灼手。其二为“僵化之冷”。工作如设定程序的机器,刻板执行规章流程,毫无变通与温情可言。其三为“暮气之冷”。没有奋发锐气,只求安然度日,不思进取,精神萎靡如冰封的暮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犹如冰箱内壁结霜,渐渐模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而考核机制中某些僵化指标,则如过度强调恒温的冰箱设定,驱使干部将精力仅放在“安全运转”上,却不愿付出“额外温度”去解决群众实际难题。更有甚者,部门间壁垒高耸,沟通如冰箱内隔板重重,导致信息难通,责任难清,沟通协作如冰面行走般艰难。这种层层加码的冰冷链条,让政策红利在“踢皮球”间消耗殆尽,让民心亦在“寒流”中渐渐冷却。

冰箱若只存冷气,终究失其本真之用。要让“冰箱干部”真正服务于“保民生之鲜”,必得为其注入必需之“热”。首要在于重燃心火,以思想教育熔炼使命担当,让干部真正明白“为谁辛苦为谁忙”,将群众冷暖时刻置于心中,做到“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其次应重塑考核“温度计”,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刻度,让干部在服务一线迸发热情活力。更需拆除部门间“冰墙”,打通高效协同的关节,让服务暖流畅通无阻。

必须打破“冰箱式干部”的冰冷外壳,真正释放其内蕴的效能与热情。唯有如此,才能以干部队伍的蓬勃活力,温暖每一寸民心热土,融解所有阻碍发展的坚冰。当干部心中热忱如春泉般奔涌,为民服务之手便不再冰冷,方能以新时代干部应有的温度滋养百姓民生、焕发社会生机。

(作者 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