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甲亢哥”让世界看见真实中国

近期,一位顶着爆炸头、表情夸张的美国网红“甲亢哥”,在中国火了一把。从长城脚下的花袄漫步到深圳科技的云端体验,从少林寺的武馆拜师到成都茶馆的烟火邂逅,他的每一场直播都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中外社交媒体激起千层浪。这场看似偶然的“网红打卡”,实则成为观察最真实中国的绝佳切片。

在真实与鲜活中重构中国印象。在西方媒体长期编织的“滤镜叙事”下,中国形象常被简化为长城、功夫、熊猫、饺子的关键词,而在“甲亢哥”的镜头里,只有一镜到底的真实。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他举着手机展示稳定的5G信号,让“中国速度”不再是数据报表,而是触手可及的乘车体验;在少林寺武馆,武术师傅执意不收学费的质朴,让“礼仪之邦”的温度通过日常细节自然流淌;在深圳无人机表演现场,千架无人机组成的巨龙腾空而起,科技与传统的奇妙碰撞化作他口中接连不断的“Wow”,让海外观众直观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中国。这种“去滤镜化”的呈现,恰恰击中了信息时代的传播痛点。

当短视频平台充斥着精致摆拍的“网红景点”,当国际传播还在纠结于宏大叙事的“家国情怀”,“甲亢哥”用最本真的反应证明,真实的生活细节最具感染力。他在重庆街头被热心市民提醒“注意台阶”,在上海外滩与阿姨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这些未经雕琢的瞬间,让海外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正如一位外国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原来中国人和我们一样,会为好吃的火锅欢呼,会为科技的进步惊叹,这样的中国太有亲和力了。”

曾几何时,中国故事的对外讲述主要依赖官方媒体的“单向输出”,但效果往往受制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隔阂。而如今,像“甲亢哥”这样的民间传播者,以“第三视角”的天然优势,成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他们没有官方背景的“权威负担”,却自带网红经济的流量优势——3700万粉丝的粉丝基数,让每一次直播都成为全球传播的“超级节点”。这种“民间外交”的力量,在深圳站的直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甲亢哥”乘坐比亚迪仰望U8汽车下水,体验“陆地航母”的黑科技时,全球网友通过他的惊呼感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硬核实力;当他在华为门店反复折叠MateX3手机,用“Quality!”表达赞叹时,也向更多的人展示出中国制造的高端形象。

正如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评价:“他用数字方式弥合文化鸿沟,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热潮中构建多元传播体系。面对“甲亢哥”、李子柒这一类人的爆红,我们应该抓住这波流量,构建起多元立体的传播体系。一方面,继续敞开大门欢迎像“甲亢哥”这样的民间使者,通过签证便利化、创作扶持计划等政策,让更多国际创作者走进中国,用他们的镜头讲述“我眼中的中国”;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本土的国际化传播人才,让中国青年用短视频记录新疆的棉花田、四川的熊猫基地,用vlog展现各地区的创业热潮,这些来自本土的真实声音,能与外国网红的视角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推动“官方+民间”的协同传播,主流媒体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权威数据支撑,帮助他们更精准地解读中国政策,而民间创作的鲜活素材,也能为官方传播注入年轻化表达,形成“同频共振”的传播合力。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通过多元渠道走向世界,我们终将明白,最好的国际传播,从来不是刻意的形象塑造,而是让世界看见一个正在认真生活、努力奋斗的中国,这里有高铁上飞驰的梦想,有田野里飘来的麦香,有实验室里闪烁的智慧,更有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中国,不需要滤镜,自然足够动人。

(作者 七星台镇人民政府 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