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 江风拂过江心洲,累累砂梨缀枝头。今夏,抢在百里洲砂梨成熟上市前,由枝江供销集团和百里洲镇政府投资千万元的现代化智慧产业园建成投用,进一步助推百里洲砂梨完成从“土疙瘩”到“黄金果”的升级蜕变。这背后,是枝江供销集团以砂梨产业为载体,通过 “1+X” 能力素质提升模式将干部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梨园里的“成长课”
7月12日,位于百里洲镇沿江村的智慧产业园热闹迎客。这座现代化智慧产业园里,无损检测设备正精准扫描砂梨糖度,冷链物流车有序装货,直播区的镜头前果香四溢 —— 这座集 “分选、仓储、销售” 于一体的现代化平台,让砂梨从 “论斤卖” 迈向 “论个售”,预计惠及周边50余户种植户,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
“以前卖梨靠眼力,现在靠科技!好果子筛选出来能卖个好价格,那肯定开心啊!”不同于过去零散找销路,今年,种植大户胡世新将自己种植的100余亩砂梨全部交售给了智慧产业园。枝江天洲农业公司总经理周玉龙介绍,7月起,每天都有上10户果农将自家采收的果子送到园区。
枝江天洲农业公司是枝江供销集团与百里洲镇政府共同出资成立,致力于推动百里洲砂梨全产业链发展的公司,88年的周玉龙就是运营负责人。“我们不仅要帮农民把梨卖出去,更重要的是确保每一颗梨的品质,把百里洲砂梨品牌打得更响。”周玉龙说。
“百里洲砂梨把长江的脾气,酿成甜蜜,甜了楚辞,醉了丹阳。”视频中周玉龙在梨园中穿梭,动情推介。“刚开始出镜是有点紧张的,现在已经能侃侃而谈了。”今年4月起,“玉龙哥”的身影在短视频平台活跃起来。进入销售旺季,他更是把家安在了百里洲,直播带货结束后,紧锣密鼓处理线下订单,忙完后常常已是凌晨。
“除了总结发挥过去积累的运营经验,还要沉下心、俯下身和果农打交道。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尝试,辛苦但觉得值!”从幕后到镜头前,从城区到乡镇,周玉龙一边学习突围,扣环节盯现场,推动产业园顺利建成,一边用“玉龙哥”的称呼和网友“拉近乎”为产业园和砂梨预热。大半年间,周玉龙用年轻人的“闯劲儿”,磨砺出了处事不慌的稳劲儿。
“1+X”练就“多面手”
“选派中层干部参与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是让其在关键岗位和一线实战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搭建平台。近年来,在砂梨、夷陵牛、鲈鱼等特色产业领域打造的平台,正是干部依托实战快速成长的舞台,也是我们解锁人才潜能的“密码”。”枝江供销集团负责人李国强说,集团实施的“1+X”培养计划,让年轻干部既懂生产技术,又会经营管理,还能玩转电商直播,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
李国强口中的“1+X”培养计划,即枝江在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基础上,根据省、宜昌市部署安排,针对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问题、突出短板,坚持分类实施、整体推进,探索以政治能力打头、多种核心业务能力提升的“1+X”干部岗位能力素质提升路径。
枝江供销集团根据集团实际,除了通过系统化培训帮助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还分层级推出开展一次对标学习、一次项目观摩、一次 “金扁担深耕会”、一堂业务辅导、一次 “导师帮带”、领衔一批重点项目等具体工作措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为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正是干部成长的‘练兵场’。能力不足的就到一线去学,到先进地区去学!”枝江供销集团负责人李国强表示。百里洲砂梨供应链销售作为领衔的重点项目“试金石”,枝江供销集团把战略目标拆解为“立项审批、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具体步骤,每个环节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今年,枝江供销集团还分批次组织了10人次,先后到江西、武汉、宜都等地系统学习先进的产业链管理经验。
7月,百里洲砂梨跑出“新”成绩:智慧产业园里的智能挑果线日均处理砂梨2万斤,“全民丰收狂欢季”活动现场签约30万斤订单,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丰收集结号》节目,入驻了盒马鲜生、中百仓储、大润发、京东7fresh、雅思超市等5家中高端商超。
实干担当促改革
以砂梨产业为实践舞台,将干部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枝江供销集团“用供应链思维服务三农、以平台化方式办企业”全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实践。
实行“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中层干部主动领衔砂梨产业园建设、夷陵牛产业研究院、鲈鱼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砂梨产业园7月试运营以来,已收储砂梨30万斤;夷陵牛产业研究院接待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等4场重大活动,完成现代种业产业链的种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及粪肥还田项目申报;鲈鱼苗产量超2000万尾,销售成鱼120万尾,带动养殖户增收5万元每户,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实施“青蓝结对”培养计划,中层干部通过“一对一”辅导、实战带练、定期复盘等方式,一批干部在项目全流程管理中成长。
“供应链思维、平台化方式、开放性办社”既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培养人才中,我们将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好经验,在更多领域深化为农服务。”李国强表示,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抓手,推动供销系统从传统经营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升级,打通消费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运行堵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当“干部素质提升”不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转化为智慧产业园里的精准检测、直播间里的真情推介、产业链上的攻坚突破,便真正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这种将干部成长坐标锚定在产业振兴靶心的实践,既为枝江锻造了一支“拉得出、顶得上、干得好”的硬核队伍,更让“素质提升”的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砂梨从“论斤买”到“论个卖”的蝶变里,体现在农民笑靥里的甜意中。这既是枝江对“干部素质提升年”最生动的诠释,更为全市以干部能力跃升撬动高质量发展、以队伍过硬保障乡村振兴,写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枝江答案”。
来源:枝江市“干部素质提升年”专班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