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王玺)2025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马家店街道共同聚焦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以“微更新”撬动“大民生”。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环境焕发新颜,而如何照亮居民回家的 “最后一步路”?近日,马家店街道清滩堰社区大修厂小区以创新实践给出了暖心答案。
走进大修厂小区,新装的梯间灯明亮崭新,照亮了居民上下楼的每一步。一场针对照明死角的 “靶向改造”,不仅驱散了陈年昏暗,更让居民的归家路多了份踏实暖意,成为创建惠民的生动注脚。
“我们小区原来楼梯间一到晚上都是黑黢黢的,晚上出门都要打电筒。”大修厂小区业委会主任熊云华的话,道出了小区150户居民的共同困扰。大修厂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150户居民中以老年人为主。此前虽经改造,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但楼梯间无照明灯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居民。
为解决这一痛点,清滩堰社区搭起协商平台,组织业委会和居民代表连开三场座谈会,把“摆问题”变成 “谋对策”。“最初收到二十多条反馈,核心都是梯间灯的事。” 网格员徐强回忆到,有人担心电费分摊太麻烦,也有人怕后续维护跟不上。为解开大家的心结,他带着业委会成员逐户算“明白账”:居民只需小额代缴电费,业委会承担资金支持和年度补贴——既减轻了日常负担,又保了长期运行,账算清了,人心也亮了。
“要让居民做自家事的主。”清滩堰社区党委书记杜云芝说。社区牵头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商共议,最终敲定“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方案:从一个单元试点,再推广到整个小区。如今,11个单元的梯间已全部亮起灯光。
“梯间灯全装好了!”熊云华的语气里满是欣喜,“晚上上下楼踏实得很,真是社区和小区为大家办的实在事!”
如今,明亮的梯间灯驱散了陈年昏暗,照亮了居民归家路。这场“靶向改造”不仅解决了摸黑爬楼的痛点,更以精准补贴机制为类似老旧社区提供了公共空间照明管理新路径,让“微更新”的暖意,真正抵达了居民心坎上。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