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实践推进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

枝江融媒(通讯员 王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档案管理对于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民权益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3月,枝江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单位(以下简称“延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延包试点工作,问安镇形成了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档案部门参照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实践,记录好土地改革的奋斗历史,留存好延包试点工作资料、数据,规范归档,有力推进了整市试点工作的开展。

全市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6月,枝江市在安福寺镇横溪河村、仙女镇向巷村、问安镇郑家井村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试点工作,而后全市推广。2017年1月,全市完成188个村、793个村民小组、84692户、483107块土地、898040.6亩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96576件承包地确权纸质档案、1025张照片档案同步通过宜昌市档案专项验收,形成了市、镇(街道)、村三级承包地确权专题民生档案。

全市共成立市、镇、村三级确权工作领导小组189个、组建工作专班340个、专班人员2867人。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主要领导作为专班成员参与全市承包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在市级专班统一领导下,档案管理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市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农经中心)牵头开展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镇(街道)开展相关资料收集,并各自聘请1家档案服务公司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市档案馆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

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明确了专人专班,指导市、镇(街道)、村三级开展档案资料收集工作,并组织档案服务公司技术人员开展档案整理培训。专班人员全程参与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推进市、镇(街道)、村三级档案整理工作,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反馈工作意见,推进业务问题规范整改,确保档案整理质量符合业务规范。2017年1月,全市承包地确权档案率先在宜昌市通过专项验收。

经市档案馆质量检查合格,市农经中心于2022年7月向市档案馆移交了96576件承包地确权纸质档案、1025张照片档案,同步移交了98本书本式检索目录、381张光盘、7个硬盘,挂接了96576件、2252449画幅、1395GB数字化成果数据,建立了全市承包地确权档案数据库。全市8个镇(街道)也按照“双套制”要求接收了镇级承包地确权档案,并由各镇(街道)经管站保管。全市188个村保管了承包地确权实体档案。

承包地确权档案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户切身利益,该民生档案归档后发挥了较大的凭证价值作用。近3年来,来市档案馆查阅承包地确权档案161人次 、225件,8个镇(街道)查阅 1728人次、3961件,查询主体主要为市农业农村部门、镇(街道)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承包农户,主要用于证明确权土地发包及承包关系、承包地四至边界及面积、确权承包地共有权等事宜。2023年问安镇代家店村推进延包试点工作,同步在6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范围内探索实施经营权互换,镇村干部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引导,通过承包地确权档案和数据有力打消了探索区域内169户农户的疑虑,证明了该探索的前提是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的是土地经营权,争取了群众支持。承包地确权档案的凭证价值在该探索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也有力推动了该探索顺利实施,实现该村优质稻、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结合当前数字档案管理、档案开放审核等工作规范来看,主要存在2个待完善的事项:一是档案数字资源存储、利用方式待进一步丰富。2022年承包地确权档案移交之际,市农经中心完成了宜昌市数字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挂接,该系统为局域网数据,使用单位为市档案馆。按照当前数字档案管理要求,需将所有目录数据和部分原文数据挂接到宜昌市文档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为政务外网数据,使用单位为市农经中心和各镇(街道),便于相关移交单位查阅利用相关档案数据,此项工作需按照当前新要求进一步完善。

二是移交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待推进。当前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正在牵头开展馆藏到期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推进档案开放利用。但是对于未达到25年保管期限的移交档案的开放审核,上级有工作要求,但暂未明确操作规范,市农经中心作为档案移交单位需开展承包地确权档案的开放审核工作,此项审核工作也需按照当前要求进一步完善。

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已于2025年7月14日同市农经中心进行会商,研究承包地确权政务外网数据挂接、移交进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就相关工作完善形成了一致意见,当前上述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全市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问安镇代家店村入选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2024年,问安镇入选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国家级试点。2025年7月、8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分别讨论并通过了延包整市试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当前,问安镇累计新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9993份,完成进度97.2%。延包档案整理工作同步启动,已有6个村完成“一户一档”档案整理,其余各村正在有序开展资料收集和档案整理工作。

2023年以来,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延包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延包档案管理开展服务,深入试点镇、村就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进行业务指导。同时,积极邀请省、宜昌市档案专家现场指导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并向省档案馆、宜昌市档案馆提供试点档案工作建议。通过学习和实践,形成了《枝江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指导意见》,指导问安镇推进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指导情况如下:一是档案收集不够全。就当前代家店、袁码头、双湖、官垱、四岗、十里店、凤台、昙华寺及问安镇等单位资料收集来看,综合管理类、合同管理类等纸质资料收集较全,试点工作中形成的数码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特殊载体类档案收集较少,特别是录像类较为缺乏。

二是档案整理不够快。一方面,试点镇问安镇及各村将档案整理重点放在合同管理类“一户一档”上,而在综合管理类、特殊载体类上暂未开展整理。另一方面,23个村“一户一档”整理仅完成2个村,占比8.7%,完成比例不高、进度偏慢。

三是整理质量不够高。针对目前“一户一档”档案整理来看,存在档号章签章歪斜、档号章及档案盒脊背代字不规范、村级档案复印件模糊不清、扫描件原文命名不规范、题名著录不完整等问题。

针对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市档案局、馆第一时间现场向问安镇反馈,并规范指导整改,推进档案整理规范化开展。同时,积极邀请省档案馆、宜昌市档案馆业务专家现场指导,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

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推进建议

为强化统筹和保障的力度,全市试点工作专班领导小组要加强问安镇试点档案管理推进力度。一方面推进各承包户合同签订工作,提升合同签订率,推进农户延包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另一方面推进归档资料的整理,加快延包档案整理进度,提升档案归档的比例。目前,问安镇延包档案管理试点过程中,各村自行采购档案服务公司,导致参与档案整理的单位数量增多,不利于档案整理质量的统一和规范。建议由市农经中心牵头,全市统一采购3-4家档案服务公司和1家质检公司,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提升档案整理的规范性。同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议落实档案整理及保管、测绘勘误、数据治理、镇村以奖代补等工作经费,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将村级档案文件柜更新等基本装具费用一并纳入预算,夯实村级档案基础,筑牢村级档案安全保管防线。

为强化资料收集的质量,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为确保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及时有效,建议市农经中心牵头,压实镇(街道)和村组资料收集的主体责任。具体操作上可按照《湖北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下简称延包档案“三合一”制度)开展市、镇、村三级档案收集工作。抓好市级全宗的优先性,重视市级全宗档案质量,优先保障市级全宗档案的完整和规范,市、镇、村三级形成的所有档案需归入市级全宗,只有一份的重要文件优先归入市级全宗,镇、村两级可以归档复印件;抓好归档资料的多重性,针对延包方案、承包合同、承包地权属变更文书等重要文件,要求一式多份,分别存入镇、村及农户之中。在延包档案整理过程中,落实市、镇、村三级延包档案体系,村级将纸质资料准备一式三套,其中承包合同签订原件一式五份,相关纸质资料分别进入市、镇、村三级全宗之中,规范归档,承包合同还应交农户及不动产登记部门。镇级纸质材料按照一式两套进行准备,分别进入市、镇两级全宗;抓好档案门类的完整性,注重数码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特殊载体类档案的及时收集,村级按照一式两套进行准备,分别进入市、村两级全宗,镇级也按照一式两套进行准备,分别进入市、镇两级全宗;抓好重要材料的特殊性,综合管理类之中关于承包地确权信访、纠纷调解、仲裁等形成的调处协议书、仲裁案卷等重要资料要及时收集;抓好档案组件的规范性,在综合管理类资料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收发文盖章是否完整、文件处理单及底稿是否齐全。

为强化业务指导的力度,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作为延包试点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单位,建议做好档案业务的培训和指导。一方面是要做好业务培训工作。按照《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湖北省档案局关于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鄂农政发〔2025〕30号)及枝江市延包档案指导意见,组织问安镇延包试点档案管理负责人及档案服务公司,开展延包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业务培训,提升档案规范化水平。近期,全市试点工作启动后,面向全市开展业务培训,将问安镇可复制的延包试点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推向全市。另一方面要及时开展业务指导,针对试点镇、村整理的纸质档案及数字化成果,实地给予指导,提出规范化建议,共同推进整改,提升档案整理质量。

为强化档案形成的质量,建议市档案局牵头,市档案馆、市农业农村局参加,对延包档案整理过程中的质量、验收阶段档案质量进行管控。整理过程中,档案服务公司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15)《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78-2019)等要求进行整理,市档案局、馆及时给予业务指导。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湖北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档案验收办法》的要求,开展市、镇两级档案验收工作,市档案局、市农业农村局发挥好牵头抓总的职能。延包档案完成验收进入移交进馆环节后,市档案馆需注意市级全宗实体档案、检索工具、档案数据的齐全完整,档案数据挂接、“双套制”备份等需要落实到位,确保延包档案进馆的质量合格。

为强化档案形成、移交的进度,建议试点镇问安镇在加快合同管理类档案整理的同时,同步开展综合管理类档案整理,提升档案整理进度,为全市试点提供可推广的档案管理经验。在完成延包档案验收后,建议由市农经中心牵头,组织镇(街道)及时渐次进行延包档案移交。市档案馆开展质量检查,相关检查合格后及时办理档案移交接收手续。通过统一有序周密组织,减轻集中移交的质检压力,也降低档案实体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为强化民生档案的收存和利用。一方面是加强土地改革专题档案的征集和开发利用。全市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1983年)、全市第二轮土地承包(1998年)等轮次档案具有较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策调整影响等原因,当前上述档案暂未接收进馆,暂不具备系统性查阅和开发利用的条件。建议市农业农村部门、档案部门进一步完善上述农村土地改革档案,征集1个较为完整的上述村级档案进馆,进一步丰富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全面展现全市农村土地改革成效。另一方面是加强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建议市档案馆、市农经中心、各镇(街道)依托宜昌市文档一体化系统、宜昌市数字档案馆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好日常查阅服务,在矛盾纠纷调解、土地流转、农村“三资”管理中发挥好档案凭证作用。同时,市档案馆指导推进延包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加强延包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一审:徐露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