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金融白领辞职种橙子 在枝江干出个“橙”意未来

枝江融媒(记者 朱深耕 朱传嗣 通讯员 陈黄奎)清晨六点,董市镇金龙村的千亩柑橘园刚披上晨光,90后小伙姚宇波已经开始了田间巡查。黝黑的皮肤、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这身“新农人”的行头,是他半年前告别成都金融行业白领生涯的见证。他和合伙人梁爽,两位曾经的金融精英,正用全新的思维和科技,为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柑橘产业注入澎湃活力。

这段扎根枝江的缘分,始于一场校园爱情。大学时,姚宇波与来自金龙村的姑娘相恋。岳父年年寄来的枝江纽荷尔橙,刷新了他对柑橘的认知。去年底,得知年过六旬的岳父因体力不支,准备放弃经营了二十年的橘园,姚宇波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辞职!他拉上在金融圈共事的好友梁爽,两人从成都千里奔赴枝江。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初到金龙村,他们面对的是品种单一、管理粗放、销售困难的产业困境。两个“门外汉”没有退缩,决心整合村内百余户零散的柑橘地资源,探索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的新路。

创业第一步就碰了壁。作为“外来户”,姚宇波上门谈合作屡屡吃闭门羹。怎么办?他搬出了拥有30多年种植经验的岳父当“敲门砖”,同时想出了一个“暖心”策略——免费理发和肩颈按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村里的超市、早餐店等醒目的地方发放宣传单。种种接地气的服务,加上村里的大力支持,迅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这两位年轻人带来新思想,我们非常欢迎!”金龙村党支部书记王小东说,村里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和试验基地,他们的新思路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增收。

真诚和行动打开了局面。第一场种植说明会就吸引了150多位村民,当天签约90户,如今合作农户已超110户。去年12月,他们成立了宜昌时光果栈农业有限公司,推行“统一配送药肥、月巡指导、田间培训”的标准化管理,半年内入户指导超1000次。同时,公司包揽种苗、技术和销售,农户专注种植,形成产销一体链,彻底打消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我老婆回来说我现在对村里小路的熟悉程度,显得她更像个外地人”。姚宇波笑着说。“原来种柑橘没人教技术,现在姚总梁总亲自指导,果子比去年好,产量高了,价钱也卖得好了!” 村民向光柱的感慨也道出了如今的变化。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他们的金融背景成了独特优势。利用人脉资源,他们与全球顶尖柑橘育种公司达成合作,从3万多个基因中精选出“峩冠”“川津1号”等五个专利高端新品种,在200亩荒地上建起了中试基地。“我们是湖北第一家也是唯一获得授权种植的公司。这些专利品种在北上广深能卖出高价,是核心竞争力。”姚宇波语气中充满信心。

科技是他们的另一张王牌。从开荒、栽苗到搭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两人亲力亲为,把金融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嫁接”到农田。如今,试验基地新苗茁壮,合作果园硕果累累。

站在生机勃勃的橘园里,姚宇波的目光早已越过长江。“7月10日开始,我们要跑遍沿海城市——广州、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再到东三省,甚至新疆、出口市场。目前已经和广州的一家出口公司达成初步合作,走向价格更高的礼品市场。”他目标明确:锁定消费力强、出口潜力大的地区,为枝江柑橘打开更广阔、更多元的销路。

从都市写字楼到田间地头,姚宇波和梁爽用知识、技术和一腔热忱,在长江之畔的沃土上蹚出了一条农业新路。他们不仅让枝江柑橘焕发新生,更用青春点燃了乡亲们致富的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橙”力量。这,就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野的生动答卷。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