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第二十期——“苏超”火爆出圈:草根足球如何点燃城市荣耀之火



丹阳时评第20期

——“苏超”火爆出圈:草根足球如何点燃城市荣耀之火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人人都想当南哥、淮安祝盐城6:1快乐......最近网络爆火的热梗都源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在网友不断造梗玩梗的过程当中,这些天苏超的热度也随之攀升,多次登上了全网热搜榜,从省内的自娱自乐逐渐转变成为全国球迷乃至网民的集体欢乐。

本期丹阳时评作者林川提出了他的观点——苏超火爆出圈,继村超和村BA后再次印证了接地气的群众体育大有可为。接下来,林川心怡与您一起倾听、思考、交流。

这场由省体育局与13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业余联赛,用5元、10元的亲民票价,甚至免费入场政策,彻底击穿了职业体育的观赛门槛。单轮总观赛人数突破5.9万超越部分中超赛事。江苏省足协副主席王小湾甚至在朋友圈无奈地向大家解释“自己也没门票了!”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当南京市官方媒体“南京发布”以此为题推送赛事信息时,官方与民间的话语体系完成了一次完美共振。

“散装江苏”的地域文化在此刻绽放异彩。南京与苏州的“榜一大哥之争”、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争霸”、扬州与淮安的“淮扬菜正统对决”——每场比赛都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荣光。

文旅部门的跟进则更显巧思:常州推出“9.9元门票送萝卜干炒饭”套餐,与扬州炒饭打擂台;盐城赠送外地观众免费景区票和鸡蛋饼;常州恐龙园对扬州球迷免票,造就“园内一万扬州人”的奇观。这种“对抗式团结”催生的文旅创新,让足球成为城市营销的新媒介。

经济土壤,均衡发展的独特底气。

“苏超”的爆火看似偶然,实则深植于江苏特有的经济地理土壤。作为全国唯一所有地级市跻身GDP百强的省份,13个设区市构成了罕见的均衡发展格局。苏超也让全国人民见识到了江苏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

2024年全国27个GDP万亿城市中,江苏独占5席。即便以4000亿元省内GDP垫底的宿迁,放在全国仍居前列。这种均质化发展消解了“省会虹吸效应”,让十三座城市能在几乎所有场合平等对话。

地理条件同样得天独厚:全省平原覆盖率超86%,13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内,高铁1-2小时通达。密集的交通网让“上午看球、下午游园”的跨城消费成为可能。数据显示,端午期间“苏超”带动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一场足球赛,正在重构长三角的消费动线。

当“苏超”球员在担架频繁进场的比赛中拼至最后一刻,当珂缔缘俱乐部总经理助理吴双说“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同期国际赛场虽战绩不理想,但中国足球还是找回了些许失落已久的纯粹。

这种纯粹孕育着足球生态的变革希望。赛事限制职业球员数量(每队不超3人),为业余球员提供竞技舞台,更打通了青训衔接通道——南通队39名球员中35人来自本土青训俱乐部珂缔缘,该俱乐部已向国字号球队输送160余人次。

“苏超的价值在于培育足球文化土壤”,吴双点明了关键。短视频平台里,很多视频中都能看到家长带孩子看球。王小湾说:“苏超最大的亮点是让不关注足球的人也关注这个赛事了。”

当社交圈里“不管懂不懂足球的人都愿来看一眼”,足球真正回归了生活本源。

当不同职业的人同在绿茵场上为城市荣誉狂奔,当“十三太保”的戏谑转化为文旅消费的数字,这场草根狂欢的本质,是中国社会对体育本真价值的集体召回——胜负之外,足球是归属感的纽带,城市是精神图腾,而生活本身才是永不落幕的赛场。

《丹阳时评》一期一会,邀请您一起倾听、思考、交流。

投稿邮箱:603956287@qq.com

主播:尹艺 心怡

责任编辑:何唯

审核:龚春梅 潘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