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芸
朗读:心怡
节气行至雨水,天地间总该有一场雨来应景的。
晨起推窗,阳光如同精灵一般,迫不及待地挤进房间,将每一个角落都染上了一层明媚的色彩,让人感到舒适与宁静。
拂面的春风似温软的猫爪,挠得人心里发痒——无雨又如何?泥土深处分明传来窸窣的响动,像蛰虫翻身时抖落的呓语。
春天到底是来了。五柳公园湖边柳枝抽出的新芽,像是谁用淡绿丝线绣在褐枝上的;新体育馆门前的南岗路边,玉兰树鼓胀的花苞,裹着灰绒袍子,已然藏不住内里莹白的光。
古人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而此刻无雨的晴光里,分明能看见万物在无声地酥软、萌动。泥土泛着潮湿的腥气,那是大地苏醒后的第一口深呼吸。
忽而想起陆放翁的句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八百年前的雨声,此刻倒成了落在心头的甘霖。闭目时,恍惚见青瓦小楼在烟雨中静默,屋檐下滴落的雨珠串成水晶帘栊。卖花少女的竹篮该是泛着经年的暗黄,新折的杏枝斜插其间,带雨的花瓣沾湿了蓝花布衫。深巷的晨光被雨水浸得绵长,叫卖声穿过层层雨幕,落在诗人案头未干的墨迹里。
这样的画面,倒比真实的雨水更让人动容。我们不再有苔痕斑驳的深巷,不再有挎篮卖花的姑娘,但春讯总会在某个缝隙里探头。茶几上那盆水仙花,花朵洁白如玉,玻璃瓶壁凝着细密水珠,倒像是把江南的雨意封存其中。现代人在家中圈养春天,可那份对草木萌动的期待,与古人推开雕花木窗时的心绪,终究是相通的。
暮色渐合,窗外已是万家灯火。饭后和陈先生喝茶聊天,他翻看手机说了一句:“天气预报,明天有雨。”
好雨知时节,该来的迟早都会来的。
深夜读书,墨字间又闻游放翁诗中的雨声。此刻,窗外仍无雨,但屋里水仙花的清香悄然漫开,恍惚间竟似沾衣欲湿。
原来节气从不曾爽约,当我们在高楼林立的城里遗落了杏花春雨,自有千万种春意,正在看不见的角落悄然生长。


作者简介:王晓芸,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不以文字谋生谋利谋名,只是喜欢文字带来的充实与丰盈。小说代表作《铁血傲梅映凤台》,著有散文集《岁月如歌》,建有个人公众号“芸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