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袁定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20来岁的田光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县劳模直至登上全国群英会的领奖台,她的奋斗精神不仅感染了当时的一代人,现在来听她的故事依然激励我们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奋勇向前。
慕名来到田光玉奶奶家,她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记忆》节目,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曲折建队故事深深唤起了她对美好青春的回忆。田光玉说:“当时响应党的号召,接受办幼儿园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的爸妈在外努力搞建设。正在“两弹一星”的时候,国家也是最困难的时候,动员我们劳动力上山去砍伐烧炭,那时提的口号是“赶美超英”。我们在家里也是兢兢业业,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大人在外做事也放心。”
1954年,田光玉响应党的号召从江口集镇下乡到周场村书写青春。大办钢铁运动开始后,她受命开办幼儿园为外出的建设者分忧。当时她倾个人所有置办了12张桌子、44把椅子、10多床棉被及教学工具,还养猪种菜,不仅悉心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还全力教他们识字学文化。“在当时做事领导都是这么教育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一行爱一行。”田光玉说。
踏实工作,无私奉献。从1958年起,田光玉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劳模,在武汉洪山礼堂受表彰时,她和劳模们幸福地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1960年,田光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代表大会,得以聆听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当面教诲,更加激发了她的忘我工作热情。
“自己感到压力很大,更进一步要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虽然获得这么大的荣誉,但是担子更重。”1965年,田光玉隐藏功名调到位于百里洲镇的“宜昌地区国营农场”工作,担任农场妇联主任,全力支持农场为国家培育棉花良种。田光玉的儿子盛江华说:“从我懂事的时候,就觉得妈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她一直从事的妇联工作,在我小时候印象中,她是任劳任怨。特别是计划生育上面要跟别人上门做工作,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这份工作努力去完成。”
田光玉为党的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直到2000年,晚辈们才知晓她年轻时的抱负和荣誉,几经周折从宜都档案馆查实了她的辉煌经历。晚辈们说,奶奶经常的一句话“有麝自然香”。奶奶一生从未向组织叫过困难,从未为家庭牟取过一分私利,哪怕因为当初主动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以致退休工资比同样经历的人少了2000多元,她也毫无怨言,依然红心向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