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高温里的清凉守护,城市中的人文微光

在炎炎夏日,高温成为户外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而枝江市推出的纳凉公交,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了人们的心间,彰显出这座城市满满的人文关怀。

纳凉公交的出现,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户外工作者的避暑难题。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当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之时,纳凉公交准时停靠在姚家港化工园区等重大工程项目施工点。车内,空调送出徐徐凉风,饮用水、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绿豆汁等解暑用品一应俱全,为在高温下劳作的工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避暑港湾。“每天下工后就在这喝杯饮料,休息会,解解暑,非常感谢政府给我们送来了纳凉公交。在工地工作这么多年,纳凉公交还是第一次遇到。”对于像三宁酰胺项目中在罐内作业的电焊工人来说,罐内酷热,纳凉公交成为他们每日短暂休憩、恢复体力的宝贵去处。这种贴心的服务,让户外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爱,保障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让他们能够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枝江纳凉公交已成为夏日里的一道温暖风景线,并且服务不断优化升级。如今,全市已在重点工地、商圈等区域布设了4个移动纳凉点,还设置了临时取水点,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免费供应饮用水。在纳凉点位上,不少党员先锋岗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志愿者们积极服务,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饮水引导、防暑咨询、物资发放等帮助。“来,请慢用,不够再拿!”团结路纳凉公交上,公交驾驶员王昌胜,作为党员主动报名参与纳凉公交服务工作,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这些暖心举措,编织出一张覆盖广、层次深的纳凉服务网络,让每一位坚守户外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贴心关怀。

纳凉公交这一创新举动,不仅为户外工作者送去清凉,更是城市治理有温度的生动体现。它反映出枝江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能够主动倾听群众需求,聚焦群众可感可及之事,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扎实推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 “公交+纳凉” 的创新模式,为高温下的坚守者筑牢清凉港湾,彰显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使人文关怀真正浸润城市肌理,成为城市发展最温暖的注脚。

(作者 董市镇人民政府 闫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