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亦树人,千章自一木

枝江融媒  参天林木,始于深根;法治薪火,寄于青春。枝江市人民法院以“树木·树人”为喻,构建起一套根系深扎、风雨砺干、阳光繁枝的青年干警培养体系,这不仅是一曲青春与法治交织的成长赋格,更是一幅司法为民、人才兴院的生动图景,为新时代法治队伍建设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枝江答卷”。

《水经注·江水》有载:“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万里长江在此分野,如巨木展枝,既滋养着城背溪文化的古老根系,也奔涌着楚辞浪漫的精神血脉。

这片土地上,曾孕育潘天炎的烽火青春,镌刻“两兰”的忠贞风骨;而今,枝江法院以“枝法政青春,毓才薪相传”为使命,将青年干警的培养化作一场系统性的育林工程,让青春的枝叶向着法治的苍穹自由生长。

汲养:书卷沃土,根系深延

法院之内,“福新书苑”如一畦深耕的思想沃土,“‘枝’书达理”专栏以笔为犁,悄然划开知识的冻层。每月读书会上,青年干警畅所欲言,案例剖析如根须探入现实裂隙,理论思辨似细茎吮吸时代雨露。文字的养分在交流中流动,终将托起法治的苍翠树冠。

当法槌起落与校园铃声交响,三峡大学与枝江法院共建的“研究生工作站”成为另一片试验田。课程共建、学术交流、实习实训,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在此“双向赋能”。那些勇于探索未知、执着追寻新知的青春身影,正是这片沃土上最动人的生长姿态。

一场跨越长江的“邂逅”不期而至。青年干警与百里洲“岛上书店”携手,开启一段书卷与法典的对话。法治图书角成为乡村普法前哨,“法院+书店”的创新模式,让“枫桥经验”在文化自觉中焕发新芽,织就“法治教育—文化滋养—基层治理”交融的文明图景。

砺干:风雨实践,筋骨铸炼

“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红色身影,既是校园里普法的坚韧枝干,也是田埂间巡回的移动年轮。这支青年队伍以“村湾夜话”“巡回审判”等生动形式为载体,在全国生态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普法宣传,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企业、学校,他们的足迹已遍布8个镇(街道),三年来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普法读本2000余册。他们将法治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让法律的清泉流入千家万户。  

从为失明群众开启“上门式诉讼服务”化解婚姻困境,到虾塘旁调处涉农薪资纠纷,再到“院落法庭”中敲响法槌,青年法官们将司法的车轮驶向需要光亮的角落。

“若法律是夜海之灯塔,您便是躬身执灯的守夜人……”一封来自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属的信,见证了司法之外的温情。法官的耐心与共情,让尖锐的对立化作彼此的理解。正义,从来不止于判决,更存在于那些细节之中的牵挂与关怀。他们将司法的树干深深植入基层肌理,奏响青春与大地共振的生长节律。

繁枝:传承生态,华冠初展

枝江法院以“师者”之心传道,用“匠人”之魂授业。资深法官倾囊相授,如春雨润物;青年干警如沐春风,似新竹破土。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参加专业培训,在锤炼中丰满理想的羽翼;携手走过清廉教育的长廊,在红色印记前点亮信仰的灯塔。

青年座谈会上思想碰撞的火花,廉政家风活动中春风拂面的叮嘱,“单位+家庭”双向联动的防线。在这片人才生态林中,严管是修枝的剪刀,厚爱是催芽的春雨,共同塑造着法治之树的挺拔姿态。

岁月流转,关怀如一。三年来,青年干警轮岗交流22人次、提拔使用17人,领导促膝长谈,组织的温度,成为每个人前行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成林:群星熠熠,绿荫如幕

法院墙上的“青年榜”,映照出一片人才森林的蓬勃气象。黎秀玲充分发挥刑事司法职能,深度参与并有力推动全省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工作走向深入,获评全省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绩突出个人;李娟扎根民事审判一线,其精心撰写的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5年度案例;陈超的“‘三透’工作法”和黄贞伟的“加减乘除工作法”均被中国法院网刊载。两期榜单、七位典型,如一泓清泉,激荡起全院见贤思齐的层层涟漪。

这些“审判之星”“执行之星”“服务之星”,犹如法治森林中不同树种的交相生长——有的以细密年轮见证公正,有的以茂盛枝叶遮蔽风雨,共同在长江岸畔投下一片法治的浓荫。

一审:徐露

二审:何唯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