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 七口堰社区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中部,辖区占地面积2.29平方公里,下设20个网格,共15384人。近年来,七口堰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生动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层内涵,让“党群同心”的温暖底色铺满社区每个角落,先后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湖北省卫生社区”。
七口堰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红色引擎”,立足1.5万居民、2.29平方公里治理实际,通过“组织引领、机制创新、服务民生”三维发力,从破解“停车难”到让“烦心路变舒心路”,从“幸福食堂”的烟火气到老旧小区房屋增值的获得感,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层内涵,让“党群同心”的温暖底色铺满社区每个角落。
强基固本激活力
社区党委以“头雁领航、党员聚力”为核心,构建“主心骨”与“先锋队”协同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近3年召开党委会议48次、支部党员大会72次,重大事项100%集体决策,从老旧小区改造到集体资产处置,班子思想同心、行动同步,决策执行率100%;创新“全科社工”培养模式,21人持有社工证,可独立处理矛盾调解、政策解读等复合事务;推行“一周书记”轮值制,24名网格员轮流主持例会52次,提出“增设电动车充电桩”“优化垃圾清运路线”等建议45条,28条落地见效。始终将“清正廉洁”作为治理“生命线”,建立社区“两委”廉洁承诺公示制度,近3年开展廉政警示教育24场、家属座谈会6次,实现“零违纪”,居民对班子廉洁度评价连续3年满分。推动122名党员骨干、89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20个网格,收集需求156条、办结率98%;党员带头协调业委会、物业实施“人车地共治”,为锦华园小区新增停车位42个,车位缺口减少60%;带头筹资3万元,联动施工队完成雪花巷300米路基拓宽、200米沥青铺设及8盏路灯加装,惠及周边500余户,群众满意率达100%。
多元联动促善治
社区党委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召开各级议事会186次,解决“小区物业费调价”“加装电梯选址”等争议问题32件。推行“公益积分双向兑换”机制,累计产生积分3.2万分,带动1520名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银发巡逻队”每日巡查安全、“宝妈志愿服务队”督导垃圾分类,实现“小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向上争取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资金450余万元,用于交警小区电梯加装、雪花巷管网改造;盘活闲置仓库、门面房3处,引入快递超市、便民服务站;助推锦华园小区实施“车位改造+智能管理”,新增车位123个,年停车费收入7.4万元反哺公共设施,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良性循环。
精准发力暖民心
聚焦“柴米油盐”“养老育幼”,将服务精准送达居民身边。升级党群连心站,配备“应急药箱”“充电宝”“图书角”等便民设施,近3年服务居民1.2万人次;居民步行15分钟可达养老服务站、托育点、卫生服务站,服务覆盖率100%,“生活便利度”评分满格。打造系列品牌服务项目,“幸福食堂”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10元午餐,解决16名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省级示范项目“朝阳爱心托管班”暑期接收双职工子女36名,家长满意度100%;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体检、理发等服务210人次;“残疾人之家”为20名残障人士提供技能培训,3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投入160万元改造交警小区,加装7部电梯、增设休闲座椅12组,改造后小区二手房均价每平方米增值2000元,3年来成交15套,让居民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中收获幸福感。
从“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到“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七口堰社区的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成效最终写在居民笑脸上、映在家门口变化中。社区以多维发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未来将继续以“队伍强、治理优、服务实”的姿态,续写“党群同心筑幸福”新篇章。
一审:胡文汇
二审:徐露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