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朱深耕 通讯员 陈黄奎)在董市镇曹店村的坤鹏水产养殖基地,一方方池塘整齐排列,水波轻漾。基地负责人龙坤林正专注地进行水质检测与饲料投喂。这里出产的南美对虾个头饱满、肉质鲜嫩,不仅吸引周边市民专程前来采购,更通过“海鲜陆养”新技术,实现了高产、高质、高效益的养殖目标。
坤鹏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共有5口养殖塘,总面积30亩,预计总产量将达3万斤,平均亩产超1000斤。基地主打品种为南美白对虾,又称南美对虾。该品种原属海水虾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如今通过“海鲜陆养”技术,成功在淡水环境中实现规模化养殖。
基地负责人龙坤林介绍,他们采取海鲜陆养的技术,让虾苗先适应淡水的环境,再放入池塘养殖。目前亩产不少于500公斤,出塘价稳定在44元每公斤以上,产值超过2万元。
“海鲜陆养”并非易事,其核心难点在于盐度调控、水质稳定性和虾苗驯化。海水品种进入淡水环境,需通过人工补盐和矿物质来模拟原生环境,并持续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此外,病害防控和环境应激管理也较传统养殖更为复杂。然而,坤鹏基地通过精细管理有效应对了这些挑战。基地建设了中部排污管道及时清淤,定期检测水质,科学补充营养元素,维持藻相平衡与溶氧充足,使对虾成活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我们会定期测试水质,检测氮磷钾的比例,缺什么补什么。例如使用安琪集团发酵碳源进行科学补充,确保水体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龙坤林介绍道。
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双管齐下,曹店村南美对虾的养殖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来自宜昌的游客刘军专程前来采购:“这里的虾子非常饱满,比平常在超市购买的更大,价格有时还更低,我已经连续四年在这里买虾子了,这次预计要采购五六十斤。”
如今,坤鹏养殖基地的南美对虾不仅打响了本土水产品牌,也为曹店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带动了村民增收。“海鲜陆养”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
一审:何唯
二审:徐露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