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首次见面!枝江少年携大学通知书致谢“亲人”

8月底,临近大学开学报到,在枝江市问安镇革新村二组一个农家小院里,19岁的熊梓龙双手捧着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递到了董红明手中——这位资助了他整整六年的熟悉又陌生的“亲人”。看着这份承载着梦想的通知书,董红明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这是六年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空气中虽有几分初见的紧张,更多的却是难以抑制的喜悦。

图片

困境突至,爱心如及时雨降临

图片


走进熊梓龙的家,不大的屋子被收拾得干净整洁,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这个家庭面对生活的韧劲。这个家庭的命运转折,要从2019年的一场意外说起。那年5月,熊梓龙的母亲李凤娥在帮外地农机手收割油菜时,不幸被机械绞伤双手,落下了终身残疾。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母亲的受伤让这个靠农活维持生计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所有体力活都压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那时候感觉天都快塌了。”回忆起往事,李凤娥的声音仍忍不住哽咽。也是在这一年,熊梓龙家被纳入村里的脱贫监测户。


图片


同年下半年,熊梓龙升入问安中学读初中。这个性格乖巧的孩子,因家庭变故默默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份懂事很快引起了班主任季辉梅的注意。季辉梅在与同事恢玉梅闲聊时,提起了熊梓龙优异的学习表现和艰难的家庭处境。恢玉梅听后十分心疼,当即决定要帮这个孩子一把。她回家后与爱人董红明商量,两人想法不谋而合,当即决定从当月起,每月为熊梓龙提供上学资助。这笔持续不断的暖心资助,如同一场及时雨,悄然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图片

△图左为董红明,右为熊梓龙


逆境奋进,用优异成绩回馈善意

图片


熊梓龙没有辜负这份帮助。初中三年,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15名,凭借这份努力,顺利考入重点高中枝江一中;进入高中后,他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高一阶段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一百多名。


图片


然而,高二那年,一场意外打乱了熊梓龙的学习节奏。当时,熊梓龙因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为肺炎,不得不前往武汉治疗。这场病前后耽误了一个月时间,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来说,要补上落下的课程难度极大。那段时间,熊梓龙的信心备受打击,甚至产生了休学一年的想法。


图片

图为熊梓龙父母


“当时他经常在家说物理的电磁学和数学太难了,觉得自己跟不上进度。”李凤娥说起儿子当时的状态,眼里忍不住泛起泪花,“我们也帮不上别的,只能一遍遍安慰他,告诉他就算明年考不好,大不了再复读一年,千万别轻易放弃。”


图片


董红明得知熊梓龙的困境后,再次伸出援手,专门为他联系了一位老师,帮他查漏补缺、追赶进度。家人的耐心鼓励、恩人的无私支持,让熊梓龙重新振作起来。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优秀的成绩,回报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图片


从那以后,无论每次考试成绩好坏,熊梓龙都会第一时间把成绩单拍照发给董红明。“有一次考试只考了401分,但董老师还是在耐心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别灰心。”回忆起这件事,熊梓龙的语气里满是温暖。今年6月,高考成绩公布,熊梓龙以563分的成绩远超本科线,这一百多分的提升,不仅是他日夜苦读的成果,更凝聚着身边所有人的无私支持与陪伴。


图片


更让董红明惊喜的是,熊梓龙选择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竟与自己当年所学专业完全一致。巧合的是,董红明从学校毕业后,便一直在枝江市水利和湖泊局工作,如今是枝江市石鲁灌区管护中心的工程师。而在填报志愿前,熊梓龙才知晓董红明的职业。“这真是难得的缘分!”董红明激动地说,语气里满是欣慰与感慨。


善举延续,爱心接力温暖人间

图片


董红明夫妇的善举,其实早已不是第一次。十多年前,董红明所在的石鲁灌区曾对口帮扶仙女镇石岭村。在帮扶过程中,他目睹了困难家庭的处境,内心深受触动,便萌生了以个人名义资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的想法。这份心意与妻子恢玉梅不谋而合,经过一两年的寻找与筹备,2016年,他们在问安中学资助了第一个学生。“学校里看到那些家庭困难却努力读书的孩子,总觉得心疼,就想尽自己的能力帮他们一把,让他们能安心读书。”恢玉梅朴实的话语里满是真诚。


图片

△图为董红明夫妇


当记者问起这么多年来是否有记账记录资助金额时,夫妻俩坦然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而且一直觉得,资助孩子上学是件特别小的事,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实在不值一提。”每当说起自己资助过的孩子,无论是那些学业有成、考上理想学校的,还是心态变得更积极开朗、重拾生活信心的,他们都会由衷地感到开心。“我们始终相信,在孩子最难的时候有人帮一把,真的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资助的初心。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去年年底,董红明夫妇打算再资助一名困难学生时,恢玉梅的妹妹主动提出:“给我个机会,这个孩子让我来资助!”今年,妹妹还和村委会一起,为这个孩子专门搭建了一间卧室,配齐了书桌、床等生活学习用具。“现在这个孩子在学校碰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比以前自信开朗多了。”恢玉梅笑着说,言语间满是欣慰。爱的接力棒,正在他们手中悄悄传递。


图片

△图为熊梓龙在大学里参加军训

9月7日,熊梓龙前往三峡大学报到,正式进入新的学习生活阶段。谈及未来,他眼中满是憧憬,还特意分享了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熊梓龙坚定地说:“前两句是对我过去学习生活的总结,后两句是我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将来自己有能力了,能像董老师他们一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丨孙焱婕 曹云桐 张枭羿
一审丨张圆   丨赵程程
三审丨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