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 今年夏季,安福寺文化服务中心新打造的“红领驿站”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成的驿站犹如一泓清泉,成为户外工作者心中的“暖心港湾”。
走进驿站,最先感受到的是空调吹来的丝丝凉风,和外面的热浪形成鲜明对比。图书室整洁明亮,书架上摆满了图书;电子阅览室的电脑随时可供上网,WiFi全楼层覆盖;文化活动大厅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一旁还有冰箱、微波炉等便民设施可以使用。此外,服务中心还特意备了应急箱,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常用药和雨伞、剪刀、针线等物品一应俱全。
“跑长途最愁的就是高温天气,车里像蒸笼,想找个凉快地方歇会儿难。”刚把大货车停在附近的师傅,端着杯凉白开坐在椅子上叹道,“现在好了,到这儿能吹空调、喝口水,手机没电了还能充,真是太方便了!”“可不是嘛,以前干活累了,只能蹲在树荫下喘口气,现在能坐在室内、吹上空调、喝到温水,别提多舒服了!”一位环卫大爷一边擦汗一边笑着搭话。还有从外地来的割谷机师傅们,忙完田里的活,常会来驿站看看书、聊聊天,原本陌生的异乡,因为这个小驿站多了份亲切感。
其实驿站也没搞啥“大动作”,就是借助文化中心阵地优势,添了点大家能用得上的小物件。可正是这份“接地气”的贴心,戳中了户外劳动者的心窝子——不用讲究啥规矩,累了就进来坐,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热口饭,这里不像“服务点”,反倒像邻里街坊搭的“共享客厅”。
如今,每天来驿站歇脚的师傅们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来时会温和地与工作人员问声好,临走前会顺手把桌子擦干净,有的会给空了的热水壶添满水。这小小的驿站,不仅送来了清凉,更攒下了满满的人情味。安福寺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这些师傅们为咱地方出力,咱给他们搭个歇脚的地儿,都是应该的。只要大家需要,这‘暖心小窝’就一直开着!”
一座驿站,一方桌椅,几句家常,几分体贴。安福寺这个并不起眼的爱心驿站,正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心安之处即是家”。接下来,安福寺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征集意见,继续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一审:胡文汇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