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枝回乡 电商创业 | 肖仁甲:从北漂青年到行业“领头雁” 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枝江融媒(通讯员 王一然)在枝江市电商产业园的明亮办公室里,90后青年肖仁甲正耐心指导新员工梳理客户需求清单。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据、货架上码放整齐的农特产品,见证着这位曾经的“北漂”如何扎根家乡,将一家初创公司打造成当地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逆袭,更藏着新时代青年与家乡共成长的密码。

逐梦京城:在历练中磨出"火眼金睛"

肖仁甲的家乡在枝江董市镇,大学毕业后,他和无数年轻人一样奔赴北京——这座承载着奋斗梦想的城市。起初,他从事与专业对口的程序员工作,朝九晚五的规律背后,是加班到深夜的常态。“看着地铁里拥挤的人潮,突然发现自己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高薪没攒下多少,成就感更是模糊。”他在一次深夜加班后,对着电脑屏幕重新审视人生。

2015年,肖仁甲做出大胆决定:辞职转型,进入一家京东彩妆类目电商公司做运营。从零开始学习选品、流量运营、用户沟通,他凭借一股“钻劲”迅速摸清门道。通过分析消费数据、优化产品详情页、策划限时促销活动,他操盘的一款彩妆套装在半年内跃居全网销量第一。毕业不到两年,这个来自小城的青年在北京站稳脚跟,实现了月薪2万的目标。

也是这一年,他与高中挚友在他乡重逢。酒酣耳热间,两人聊起家乡的变化,聊起“如果能把农村的好东西卖向全国”的设想。那时的闲谈,为后来的返乡埋下伏笔。

扎根故土:政策东风里播撒创业种子

“虽然人在外地,但每天都会刷家乡的新闻,”肖仁甲说。近年来枝江大力扶持电商产业,不仅建起配套完善的电商产业园,还推出场地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让他动了“回家干”的念头。

2021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肖仁甲顺利入驻枝江市电商产业园。“免租金的办公场地、现成的仓储物流设施,还有专人对接政策申报,一下子帮我们省了几十万元成本。”他坦言,刚经历疫情冲击,家乡的支持如同“及时雨”,让他敢放手投入。

结合农村资源,肖仁甲将目光锁定在农特产品上。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选中了富平柿饼——这款口感绵密、兼具地域特色的产品,此前因缺乏标准化运营,始终“藏在深闺人未识”。当年,他创立宜昌叼果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带着团队从产品包装设计、质检标准制定到电商平台运营“一条龙”攻坚。

凭借在北京练就的市场敏感度,他精准抓住消费者对“原生态”“高品质”的需求,通过短视频展示柿饼制作工艺、直播连线产地农户,让产品迅速打开销路。短短三年,公司旗下4家企业跻身限上商贸企业行列,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成为枝江电商圈的“排头兵”。

抱团共富:做带动乡亲的“领头雁”

“一个人赚钱不算本事,能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有事干、有钱赚,才是真的踏实,”肖仁甲始终记得返乡的初心。公司发展壮大后,他主动吸纳返乡青年、留守妇女就业,累计提供80个稳定岗位,月薪最高达6000元。

24岁的李梦琪是其中之一。此前她在深圳打零工,得知肖仁甲的公司招人,果断回乡应聘成为电商客服。“现在每天能陪在父母身边,工资不比外面低,还能跟着学运营技巧。”像李梦琪这样的员工,不少已成长为能独立负责店铺运营的骨干。

除了提供岗位,肖仁甲还定期组织电商培训,分享选品策略、直播技巧,鼓励员工尝试自主创业。他常说,“把经验传下去,才能让更多人搭上电商的快车。”公司员工王磊说,目前已有5名员工在他的支持下,开起了自己的网店。

如今,肖仁甲的企业不仅带动了富平柿饼等农特产品的规模化销售,更成为枝江吸引人才回流的“磁石”——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青年、大学生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纷纷加入返乡创业大军。

从北漂青年到乡村振兴的实践者,肖仁甲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乡亲,肩上有责任。他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人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用实干让家乡焕发新的生机。

一审:胡文汇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