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湾村“臭水沟”变形记:一条生态廊道“长出”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

枝江融媒(记者 谢阳 张枭羿)曾经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村民掩鼻快走;如今绿意蔓延、瓜果飘香,成为休闲增收的“生态廊道”。近年来,七星台镇董家湾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将一条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成功改造为融合生态、经济、休闲功能的绿色长廊,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

走进董家湾村,一条蔓延在路旁的绿色廊道格外引人注目。廊道中穿插着休憩亭子,丝瓜、苦瓜、葫芦、南瓜等蔬菜瓜果虽已进入采摘收尾期,却仍生机勃勃地挂满枝头,与整洁的村道、清新的空气共同构成一幅田园美景。

然而,此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儿蚊虫滋生,村民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到处都是枸树和带刺的藤蔓,路也不好走。”村民淡雪梅感慨道。经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和系统治理,村里不仅彻底改善了沟渠环境,还通过合作社在廊道内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既美化环境,又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现在成了大家散步、休闲的好地方,晚上还能坐在亭子里乘凉,种出来的瓜果还能增收,真是一举两得!”淡雪梅高兴地说。

这条生态廊道的蜕变,只是董家湾村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坚持以生态振兴为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董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甘真龙介绍,村里注册了“淡家牌坊”商标,推出虾稻米、菜籽油、腌鸭蛋等系列生态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提升附加值,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村里这几年一直在走生态田园发展路线,打造绿色生态品牌。”甘真龙表示,未来董家湾还计划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成功治理臭水沟建设生态廊道,到推广“虾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再到打造自有农业品牌,董家湾村一步步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今的董家湾村水清岸绿、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审:徐露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