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寺镇:再生稻喜开镰 “一种双收”奏响丰收乐章

枝江融媒(记者 丁绮梦 谢阳)近日,安福寺镇五家畈农业合作社迎来第一季再生稻丰收,田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金黄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垂着脑袋,饱满的谷粒把稻秆压得弯了腰,风一吹,成片稻浪翻滚着金波。两台大型收割机在稻浪中来回穿梭,脱粒后的稻谷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运输车上,不一会儿,稻穗就堆成了小山。收割机驶过,田垄上稻茬齐整,头季收割后,稻桩休眠芽可再生长抽穗,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割”。

枝江市五家畈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宏芹介绍:“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了200多亩再生稻,品种是华优966,头季亩产预计能达到1100斤左右。头季收割后,稻桩上的新芽还能继续生长,预计二茬又能增收六七百斤。这种种植模式不光省种、省工、省水、省药,还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能实实在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坐在收割机驾驶座上的陈国强,双手稳稳握着操纵杆,目光不由自主跟着输送带里流淌的稻谷移动。他不只是合作社的农机手,还是带着50亩地入股的农户——今年,他把自家的田地都加入了合作社,跟着种起了再生稻。看着眼前这台忙碌的机器,他感慨万分:“往年自己种稻,天不亮就得往田里跑,薅草、打药、看水,忙得脚不沾地。今年把50亩地入股合作社种再生稻,可省心多了。夏天打药用无人机,比我自己背着药桶省事太多,而且每亩地比往年大概能多收一百到两百斤谷。”

为确保此次收割顺利进行,保障第二季再生稻的良好生长,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的专家们也来到田间地头,为合作社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市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静斌说:“再生稻收割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合适的收割时间,二是要控制好留茬高度,三是要尽量减少机械对作物的碾压,做好这三条很关键。”农户们围在一旁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应和着。

再生稻的种植,既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增产账”,更是一本看得见的“省心账”。这种“一种双收”的再生稻种植模式,不仅让农户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更铺就了一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审:徐露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