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变“金料” 农民增收路更宽

枝江融媒(记者 朱深耕 朱传嗣)初秋的百里洲镇,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波浪,处处都呈现出繁忙丰收的景象。在闸口村连片的玉米地里,大型机械正轰鸣作业。与往年不同,曾经让农民头疼不已的秸秆处理难题,如今被一台机器轻松破解——废弃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实现了玉米籽粒与秸秆资源的“双丰收”。

8月18日清晨,在闸口村的百亩玉米田里,两台大型玉米籽粒双收机正开足马力高效运转。这是枝江市守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可以一次性完成玉米棒摘取和秸秆粉碎两项作业。“今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为解决秸秆焚烧和还田难题,专门投入了2台玉米籽粒双收机,免费为农户提供收割服务。预计今年的作业总面积将达到5000亩左右。”合作社成员朱家国介绍道。

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不再是田间地头的“负担”,而是养殖业的宝贵资源。其富含粗纤维,是优质的粗饲料原料。“粉碎后的秸秆是非常好的饲料原料,添加到精料里,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现在这些秸秆饲料在周边牛羊养殖场非常受欢迎,销路完全不用愁。”朱家国点明了秸秆的新价值。

秸秆变废为宝,不仅为合作社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养殖户提供了质优价廉的饲料,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与此同时,收获的玉米棒则被直接运往粮食加工厂或烘干厂进行后续处理。朱家国算了一笔经济账:“玉米脱粒后会直接销售给粮食加工企业。脱粒后的玉米芯会被送到食用菌培育厂作为基料。初步测算,今年每亩玉米产量接近2000斤,籽粒销售收入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秸秆销售带来的额外收益,农户的亩均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推广玉米籽粒与秸秆“双收”模式,百里洲镇的农民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秸秆处理难题,更实实在在地拓宽了增收渠道。5000亩受益农田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背后,是农业合作社的创新服务,更是绿色农业政策在田野间结出的丰硕果实。

一审:徐露

二审:潘德铭

三审:胡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