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枝江融媒(记者 谢阳)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成长环境与发展空间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及省相关政策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对保障儿童权利、提升城镇化质量等意义重大。如何推进枝江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儿童营造更优成长环境?枝江市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积极引导委员围绕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言献策,助力该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国家及省级层面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枝江市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更高标准,委员们发现仍存在公共空间规划缺乏儿童视角、儿童服务供给不足、儿童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在枝江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张小莉、毛燕军、刘江蓉和石青提出了《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议》提案。

“我们几位委员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这一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调研,最终形成了这份提案。提案分析了枝江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现状与不足,并从空间建设、服务体系、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市政协委员张小莉进一步补充道。

该提案由市妇联承办,承办过程中,市妇联高度重视,多次与委员见面沟通交流,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以扎实举措推动各项建议落地见效。

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胡晶晶在谈及对该提案的落实举措时表示:“一是聚焦成长空间友好,多途径增添“童知童趣”。坚持空间优化焕新颜,统筹规划儿童成长空间,因地制宜开展社区空间微改造。二是聚焦公共服务友好,多维度点亮“童姿童彩”。提升基础设施,确保幼有善育。提升保健水平,实现身有医护。提升基础教育,达到学有优教。三是聚焦权利保障友好,多形式融入“童声童议”。通过寻找“童”议员,建立“童”组织,开展“童”行动,聚力“童”影响,构建从儿童需求表达到建议落实的全流程,真正从第一线汇聚儿童智慧。”

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枝江市政协以“同心圆”基层协商为抓手,先后围绕问安中学运动场改造、杨家垱社区儿童友好建设等主题,组织委员与各方面对面协商,精准解决问题、凝聚共识。同时跟踪提案办理,形成“提案建言—协商推动—落地见效”闭环机制,为建设注入动力。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儿童活动阵地陆续提质改造升级,新增面积达17.38万平方米;社区空间微改造因地制宜推进,相关经验获全省推广;改造适儿化公厕、设置一米洗手台、提档升级爱心母婴室等民生实事,赢得儿童和家长的广泛点赞。此外,通过常态化开展社区童议会,收集一线儿童诉求,构建起从需求表达到建议落实的全流程机制,切实从第一线汇聚儿童智慧,让儿童友好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胡晶晶展望道:“下一步,市妇联将凝聚全社会力量,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和发展环境友好五大维度,让儿童友好在枝江随处可见、随处可感、触手可及。”

一审:徐露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