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镇:砂梨飘香时,邻里互助采摘忙

枝江融媒(通讯员 张克毅 李婉洁)盛夏的湖北枝江百里洲镇,连片砂梨园里清甜果香漫过田埂。饱满圆润的果实压弯枝头,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采摘现场多了许多穿梭忙碌的 “跨户身影”—— 果农们自发组成互助小队,你摘果、我装筐、他搬运,在绿叶白花间织就一幅 “邻里相帮、共庆丰收” 的动人图景。

一筐砂梨一片心 邻里援手解急难

“老许,你家这梨长得真叫一个周正!个头匀、颜色亮,准能卖个好价钱!” 白马寺村许春甲家庭农场的梨园里,邻居何凤兰踮脚伸手,小心翼翼将一枚砂梨放进铺着软纸的竹筐,话语里满是真诚夸赞。

许春甲承包了 50 多亩梨园,眼下正是砂梨采收的关键期。可丈夫在镇里禁渔禁采专班值守,日夜巡护长江与松滋河沿线,根本抽不出时间。“这果子娇贵,摘早了不甜,摘晚了易落,一天恨不得掰成两天用。” 正对着满园果实犯愁时,村里组织的 “互助采摘队” 敲开了门 ——5 位邻居带着剪刀、筐子主动上门,二话不说就钻进了梨园。

“都是乡里乡亲,谁家没个难处?” 何凤兰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手掌在衣角上蹭了蹭,“去年我家收玉米,老许带着儿子来帮了一整天,这份情得记着。” 话语朴实,却像园里的砂梨一样,甜到了人心坎里。

互助小队成常态 小举措里藏智慧

在白马寺村,这样的互助场景并非偶然。砂梨采摘窗口期短,盛夏高温下果实保鲜更是争分夺秒,单个农户往往分身乏术;而零散的采摘需求,又让劳务公司望而却步。

“群众有难题,支部来搭台。” 村党支部书记杨成金说,村里索性引导农户 “抱团取暖”:以种植大户为核心,按片区组成 “几户一组、轮流互助” 的临时小队,今天帮张家摘果,明天帮李家打包,不计报酬、只讲情义。

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却解了大难题:不仅帮梨农省下了每亩数百元的劳务成本,更确保砂梨在最佳成熟度采收,新鲜度直线提升;而在共同劳作中,邻里间的交流多了,隔阂少了,曾经 “各管一摊” 的农户们,心也越贴越近。

如今的白马寺村,借着百里洲大桥建设的东风,砂梨产业正加速恢复发展:3 家专业合作社带动有力,20 余户 1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带头示范,全村 500 亩梨园年产砂梨 900 余吨,成了乡亲们的 “致富园”。

果香里的情谊 随丰收走向远方

分拣、套袋、装箱…… 梨园旁的空地上,互助小队的成员们分工有序,一箱箱贴好 “百里洲砂梨” 标签的果品码放整齐,即将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往年雇人采摘,忙得脚不沾地还总担心赶不上趟;今年大伙儿搭把手,不仅活儿干得快,心里还热乎乎的。” 许春甲望着眼前忙碌的身影,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果子熟了,人心也更齐了。”

一箱箱砂梨载着丰收的喜悦出发,而果园里凝结的互助情谊,正像这清甜的果香一样,随着物流的脉络,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在百里洲镇,这份植根乡土的守望相助,不仅守护了一季丰收,更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文明土壤。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