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张枭羿)在化工领域深耕三十余载,他用循环经济理念打破传统产业“高污染、低效率”的魔咒;走遍姚家港化工园区的大小企业,他以精准建言推动“企业互联、资源循环”的产业生态落地,让园区50多家企业、万余名员工共享发展红利。他就是枝江市政协委员、湖北联昌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玉忠,用专业与担当为区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写下 “政协注脚”。
下午三点,烈日炙烤下的姚家港化工园区热浪蒸腾。徐玉忠正在车间内仔细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和一旁的工作人员交流操作细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奋斗者,徐玉忠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他带领公司团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把公司打造为国内最大的氟代苯等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公司被认定为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他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姚家港化工园区内山水化工生产的液氯、科林博伦公司生产的苯甲酸为原材料,通过深加工,将其转化成含氟材料中间体、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作为《关于构建化工园区循环产业链的建议》提案的起草者,徐玉忠的足迹踏遍园区企业,联合多家企业建成循环产业链,使园区危废处理成本大大下降。他推动园区完成首次全要素资源普查,建立了多种副产物的数据库,提出的“盐酸-硫酸集中处理再利用”模式,使园区每年危废排放量大大减少。“化工企业的未来在于‘联’——联资源、联技术、联人心。我们通过循环产业链把‘废料’变‘原料’,让‘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共赢’”徐玉忠说。
在徐玉忠履职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挂心的另一件事:早晚高峰拥堵的园区交通。他安排人员连续三个月蹲点统计车流量,最终形成的《关于改善园区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议》提案,促成公交班次加密,公交站点设施更加完善。“现在高峰时段公交车10分钟一班,还有实时公交提示。自从站点密度增加后,再也不用走那么远在太阳底下晒着等车了。”园区工人王健兴奋地说道。
在姚家港化工园区的转型升级中,徐玉忠用科技赋能产业变革,用调研破解民生难题,让化工园区既有“绿色生产力”,更有“民生温度”,为园区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政协答卷”。“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企业负责人,我将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双岗建功,为推动枝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徐玉忠说。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