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大情·创建惠民】枝江交警小区变形记:从“矛盾漩涡”到“幸福家园”

枝江融媒(记者 金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美不美”转身,从“文明城市创建”向“城市文明建设”跃升,城市文明建设的变化正在大街小巷悄然发生。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难点之一,众口难调如何破?交警小区用一场"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给出了答案。从激烈争吵到48户居民两天自筹4.8万元,到17项惠民工程落地见效,这个曾经矛盾重重的小区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几个月前,居民微信群里的激烈争吵,几乎让枝江市交警小区的改造工程陷入停滞。停车位紧张、管网堵塞、花坛内蚊虫肆虐、健身器材锈迹斑斑……重重难题堆积如山,居民意见针锋相对,言语冲突频频爆发。

破局始于两位居民骨干——方光圣和周勇带头,社区主动引导,他们挨家挨户上门沟通,仅两天时间就收齐了48户居民的4.8万元自筹款。

居民方光圣说:“小区里面几个老同志配合社区一起上门做工作,跟每家每户宣传小区改造的政策、收集费用的原因,给他们解释清楚了,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二天大家就踊跃地把钱交来了,大概一天一夜,4.8万元的改造资金就筹集到位,社区也就开始启动改造方案。”

改造过程中,社区充分发挥居民骨干“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居民骨干、联户长、党员干部等主动加入到小区议事会和线上沟通协商。从现场边走边议,到邀请住建局、城建办专业人员实地勘查、解读施工细节,改造方案在阳光下被反复打磨,改造内容一一达成共识。

七口堰社区网格员邓克思说:“我们开展了10余场议事协商会,先后通过线上线下加电话沟通收集了68份调查问卷,最终确定了道路硬化、拓宽中心广场、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监控设备等17个改造项目。让居民朋友们自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在自治共建中收获归属,在服务升级中体验幸福。”

如今踏入交警小区,中心广场焕然一新,成了居民活动的好去处。新增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和一左一右两列银灰色的膜结构车棚格外醒目,让曾经乱停乱放的车辆终于有了整洁有序的“家”。小区入口处,智能快递柜稳稳落户,收发包裹方便又安心。脚下,刷黑拓宽后的道路平坦整洁,每天进出都能感受到这份实实在在的变化带来的舒心。

“原来拿快递很不方便,现在拿快递很安全,车原来进来的时候是乱停乱放,现在做好车棚,车也停得蛮好。”交警小区居民刘珍修满意地说道。

得益于此次改造,拓宽的管网和增设的排水井盖一举根治了下水道油污堵塞的顽疾,不仅让小区居民告别了污水横流的烦恼,也为周边商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交警小区沿街商户蒋本华说:“原来做饭的时候都是臭臭的味道,现在把管道雨水管和脏水管分开了,臭味也消失了。”

改造完成后,交警小区的两位居民代表,手捧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郑重送到七口堰社区及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手中。交警小区的蜕变也生动诠释:“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绝非简单的硬件升级,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

马家店街道七口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沈维华表示,‌这次升级版的改造,坚持“三个满意”的标准:一是‌需求让居民点单,二是‌质量请居民监督,三是‌成果由居民共享。民心是最大的政绩,我们将继续用“绣花功夫”织就幸福社区,让老旧小区焕发“逆生长”的魅力。

一审:胡文汇

二审:何唯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