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实事解难题 | “小站点”撬动“大民生”:枝江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托起稳稳的幸福

枝江融媒(通讯员 张行)今年5月,顾家店镇顾家店社区就业服务站正式开放,该服务站的建成是服务宜昌东部产业新区发展、响应居民就业需求的重要实践。站内,环卫工人李洪海捧着刚出锅的粽子感慨:“以前干活累了只能蹲路边歇脚,现在驿站有空调、微波炉、热水,还能顺便找零活!”一旁,带娃求职的居民朱白茹正浏览招聘墙信息:“再也不用担心微信群里的虚假招工了,这里发布的岗位都经过审核,放心找工作!”

(5月29日,顾家店社区就业服务站正式开放,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及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齐聚一堂)

顾家店社区就业服务站内的热闹景象正是枝江市“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的生动缩影。2025年以来,枝江市以16个社区(村)级零工驿站为支点,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累计服务群众超1.1万人次,帮助93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占比约60%。从技能培训到人岗匹配,从权益保障到暖心回访,这些嵌入生活圈的“小站点”正悄然重塑基层就业生态。

全域覆盖: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网”

枝江的就业服务地图上,16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现8个镇(街道)全覆盖。通过科学选址和资源整合,服务站覆盖了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市场、产业园区四类场景,形成“步行可达、下楼即办”的服务网络。整合社区零工驿站、爱心驿站、红领驿站等资源,打造“1+16+N”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四送下乡”活动,将招聘会开到田间地头,2025年春节后围绕“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举办13场招聘会,帮159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紧邻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及仙女工业园的新经济产业园零工驿站,半年内服务求职者1000余人次,为园区企业精准输送400余名劳动力。

(6月27日,西湾社区零工驿站组织12家企业在枝江北站举办枝江市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暨招聘夜市)

同步依托线上平台实现零工市场供需精准匹配,解决零工“求职难”问题。通过“湖北零工驿站”“掌上找工作”“枝江就业通”等平台,2025年累计发布岗位6976条,线上促成465名灵活就业人员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4月10日,新经济产业园零工驿站开设直播间,开展枝江市2025年“就”在民企,职向未来网络直播招聘会,企业人事在线讲解岗位,求职者弹幕提问,单场观看超1.2万人次。

服务创新:从“推岗到人”到“送人到岗”

枝江市深度融合乡镇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推”+“送”主动服务模式。以就业服务站点为圆心,全市聘请20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每季度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用工调查,将企业用工需求汇总到各站点进行宣传发布。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荐合适的求职者。

针对特殊群体,驿站更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家住杨家垱的63岁阮大爷,因年龄原因无法继续从事繁重的木工工作。零工驿站工作人员根据其需求,为他推荐了枝江台球室的守夜岗位。上岗后,阮大爷通过微信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感谢零工驿站为我找到一份既轻松,时间又灵活的工作。”

除了搭建供需平台,还依托驿站为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劳动仲裁院、监察局等部门入驻驿站为劳动者提供维权调解服务。今年以来,依托各站点开设月嫂、刺绣、电商等技能培训72期,1725名学员实现培训结业,顾家店镇零工驿站还开设劳动法讲堂,为户外劳动者普及欠薪维权措施。

未来图景:从“最后一公里”到“零距离”

今年下半年,枝江市计划再打造1个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1个园区驿站,重点服务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企业用工需求,同时在西湾社区试点“驿站+社区工厂”模式,让居民“上班不出片区”。

“我在瑞克上班呢,挺好的!”家住石岭村的陈爱国说道。三个月前,她在新经济产业园零工驿站找到宜昌瑞克纺织厂工作,如今已是小组长。“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月入3000多元。”她笑着写下评价,“‘家门口就业’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一审:何唯

二审:胡文汇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