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张枭羿 金秋)从去年9月火热投产到目前年产能突破75万吨,再到第三季度第四条生产线蓄势待发,位于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的湖北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正以产能“三级跳”的强劲势头,向着百万吨目标全力冲刺。
6月30日,走进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的湖北索通炭材料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黑得发亮的石油焦被投入新一代新型罐式炉进行煅烧,经过1250—1300摄氏度的“烈火洗礼”,石油焦脱胎换骨,变为新型炭材料——煅后焦。
煅后焦是制造电解铝所需预焙阳极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关键辅料的生产。近年来,铝价持续走高,煅后焦等上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项目自去年9月点火投产以来,就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目前,每天入仓石油焦约3000多吨。”生产技术部副经理郑贤文指着繁忙且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娓娓道来,“石油焦原料由两条单程200米长的气垫皮带输送到14座钢板仓,这14座大型钢板仓每座仓储石油焦约8000吨,即便是在物流异常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生产线连续稳定地运行。”
煅烧车间也在按计划投运:年前两台罐式炉点火,今年2月至5月陆续点火了四台。现在,三条生产线、六台罐式炉正如火如荼的生产着煅后焦,年产能已经达到了75万吨。
“随着产量、质量逐步稳定,湖北索通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云南、甘肃、重庆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目前每月订单达5万吨以上,完成了年度计划产量的50%。我们计划在第三季度启动第四条生产线,届时,湖北索通煅后焦的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煅后焦生产基地。”郑贤文说。
煅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被精密的管道系统捕捉,汇入两台105吨的余热锅炉。一部分通过汽轮发电机组,每小时可发电15000千瓦,满足生产生活用电,其余大部分蒸汽则输送至姚家港化工园需要蒸汽的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园区产业配套。
动力车间主任胡鹏飞介绍:“我们现在每小时稳定外供蒸汽量在70吨左右,主要供应给了周边的海科新源、南炼新材料、江山作物、优利德新材料等企业。厂区配备了两台余热锅炉,单台额定蒸发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05吨,即使未来园区有更多企业需要蒸汽,也完全能满足需求。”
炭材料生产如火如荼,蒸汽供应稳定可靠,索通的效益节节攀升。今年以来,公司已实现产值5.7亿元。
如今,索通把目光投向了更低碳、智能、绿色的未来——在集团统一指挥部署下,多工厂主动协同联动、全局产能优化分配的数智工厂蓝图正逐步落地。MES、IOT、安环、能源、设备等子系统将无缝链接,集成智能网络数据平台,更科学、高效的赋能生产智造。
数据智能中心信息系统工程师王鹏介绍:“我们这个行业周期波动比较明显,这次升级的核心之一就是‘智能配方’,智能配方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时抓取库存信息、追踪在途原料、预测未来价格走势,计算出成本最优的生产配方,有效对冲周期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让索通在激烈竞争中稳住阵脚、赢得主动。”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