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朱深耕 黄杰成)“困难打不倒我,只会让我更强大。”在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白家岗村,一片占地12亩的西瓜地里,14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不仅是清甜的果实,更是一位残疾青年用汗水浇灌出的“命运之果”。
5月14日,记者走进董羽的西瓜大棚,只见游客穿梭于瓜田间,或俯身挑选,或拍照留念,欢声笑语与绿意交织。这片生机盎然的瓜田主人董羽,今年36岁。幼年因先天性肢体残疾,行动受限,而父母长期患有慢性病,家境一直没能得到有效改善。中专毕业后,他修过手机、开过网店。2022年,他选择扎根土地,开启种瓜生涯。如今,是他创业的第三个年头。
初见董羽,他正佝偻着身子在瓜藤间忙碌。虽步履蹒跚,动作却利落精准——敲打瓜皮辨熟度,手腕一拧摘下果实,转身递向顾客时,脸上总带着朴实的笑容。“最近来买西瓜的人越来越多,这两天也给我累得不行。”董羽笑道。
话语间虽然透着辛苦,但董羽脸上挂着的是自力更生的喜悦和自信。谁能想到,这副瘦弱身躯曾扛起4万元积蓄和部分借款,孤注一掷组建合作社并承包荒地,用摇晃的身躯播下第一粒种子。
创业之路,荆棘丛生。谈起种瓜第一年遇到的困难,董羽有说不尽的辛酸:“刚开始种什么也不会,我表哥有几年的农业技术帮了我很多。但我行动不是很方便,那时候几乎天天要跑瓜棚,比如授粉什么的,都亲自跑。”2024年1月,突如其来的冻雨压垮了董羽近一半的大棚,这一年,董羽陷入了沉思,但这些不可抗力恰使董羽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当年,董羽与合作社团队再度投资将大棚修复重建,并尝试种植更多的西瓜。盛夏伊始,董羽的瓜已经上市,因其个头小、瓜瓤脆、口感甜备受市民好评。6月,马家店街道的10余名干部纷纷来到西瓜大棚当义工、跑销售,以往的客户也通过朋友圈、抖音“裂变”了更多的顾客前往购买,多家爱心企业也伸出援助之手“包圆”西瓜送给市里的环卫工人。董羽的“爱心西瓜”,清凉了2024年枝江的盛夏。
“父母生我一场,再苦再累我也要凭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赡养父母、抚养孩子。”2017年,董羽以收入超过保障线为由申请退出低保救助。今年,马家店街道办事处为董羽找了一份人力资源相关的兼职,时间灵活,工作内容相对简单,为他补贴部分家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社会对我的帮助很多,我也想尽我所能去回馈社会。”出于此,近三年来,在西瓜大棚农忙时节,董羽为周边村民200余人次提供劳务,并按天支付报酬共10万余元。今年,董羽专门设计了一个网店小程序,将他的西瓜全部上架,除此外还上架了身边农户家的禽蛋、蔬菜等,店铺内所有商品提供全市内免费的上门配送服务。
对于未来,董羽充满信心。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瓜棚的规模,提高产量和品质。而在“西瓜季”结束后,西瓜大棚将会接着种植“贝贝”南瓜和甜瓜,填补其余季度的销售空白。“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收益肯定会越来越好,家里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同时,还可以帮周边的农户销售农副产品,我们一起增收致富。”董羽笃定道。
残障身躯也能丈量生命广度,董羽的故事,正如藤蔓上沉甸甸的果实,压不垮他的信念。这个被命运按下“慢放键”的青年,正以手中的“瓜”为笔,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璀璨的人生。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