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洲镇:梨果穿“新衣” 果农套袋忙

枝江融媒(记者 朱深耕)四月的百里洲镇,江风轻拂梨园。眼下正值砂梨套袋的关键期,百里洲镇的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为梨果逐一穿上“防护衣”。这项传统农技与现代管理结合的举措,不仅为果实筑起天然屏障,更成为当地保障砂梨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4月27日,记者走进百里洲禾润果蔬的梨园内,梨农们手持半透明果袋,穿梭于梨树间,手指翻飞间便完成套袋、封口等动作。细密的铁丝固定住袋口,沉甸甸的梨果在袋中悄然生长,静待秋日丰收。枝江市禾润果蔬合作社工人肖云珍告诉记者:“我们今年4月中旬就开始套袋,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今天我们套的是第一层袋子,过一段时间开始套第二层袋子。”

据了解,砂梨生长过程中需经历两次套袋:初套小袋于花谢后20天进行,40天后再套外层大袋。“套两次袋主要是为了让果实更漂亮,减少梨子的花斑,并且减少蚊虫和农药的残留,让梨子更甜。”枝江市禾润果蔬合作社主管卞翠容说。

当前正值套袋黄金窗口期。四月下旬至五月初,梨果已完成自然落果,果径稳定在3厘米左右,果面光滑且病虫害风险较低,此时套袋既能保障果实品相,又为后续生长留足空间。卞翠容告诉记者:“梨园现在有20个套袋工人,已经套了一个星期了,大概还有三天第一次套袋结束。第二次套袋还要一个月,5月底之前全部可以套完。”

得益于长江沿岸肥沃的冲积土壤和湿润气候,百里洲砂梨以汁多味甜、肉质酥脆闻名,近年来通过绿色认证后,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今年我们准备套40万袋,预估产量35万斤。”卞翠容说。

风吹叶动,裹在袋中的果实正默默积蓄养分。目前,百里洲砂梨已陆续开展套袋工作,这片浸润着江水灵气的梨园,正酝酿着金秋的甜蜜答卷。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