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女性比较排斥吃肉,认为吃肉会长胖,不利于保持身材。其实,从科学健康角度而言,适度增加肉类摄入对女性而言更为明智。
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铁
肉类是血红素铁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在补铁方面吸收率较高,有证据表明,增加畜肉摄入可以降低贫血的发病风险。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吸收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2021中国白领女性膳食健康白皮书》中数据显示,我国18~49岁女性中有72.2%的人铁摄入量低于当时的推荐摄入量,存在铁缺乏风险。
饮食中缺铁会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也会让人变得冷漠呆板、头晕、疲劳乏力、皮肤苍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建议,男性和女性铁的推荐摄入量分别是12毫克/天、18毫克/天,可见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铁。
这是因为成年女性每个月都会经历月经,月经期间失血量较多,因此需要更多铁储备。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50岁以后绝经的女性,铁需求量就会下降到10毫克/天。
不吃肉很容易缺乏维生素B12
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B12,必须得从食物中获取。在膳食中,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是动物性食物,植物中几乎不含有维生素B12。
有研究显示,在一般人群中受维生素B12边缘性缺乏影响的比例为2.5%~26%,儿童、青少年、老人、素食人群以及育龄期女性缺乏风险较高。
缺乏维生素B12可能会让人出现神经系统问题、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疲劳,长期缺乏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吃肉能减少肌肉流失
肉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而且畜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比较接近。如果不吃肉或者吃不够肉,会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摄入,进而影响肌肉合成。
特别是对于减肥中的女性,不吃肉会增加肌肉流失,从而降低身体代谢,影响免疫力。
吃肉可以降低骨折风险
肉类中的蛋白质、镁、磷等营养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招募了54898名参与者,根据饮食特征将其分为:
肉食组:正常吃肉
鱼食组:不吃除鱼肉之外其他肉
素食组:不吃肉或鱼,但吃牛奶或鸡蛋
纯素食主义:不吃肉、鱼、牛奶和蛋
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长达17.6年的随访,其间,参与者共发生了3941例骨折。
与食肉者相比,素食者的全骨折风险增加了11%,纯素食主义者发生全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50%。此外,与食肉者相比,食鱼者、素食者和纯素食主义者的髋部骨折风险分别增加了26%、25%和131%。
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吃肉的人发生全骨折风险以及特定部位骨折的风险都比吃肉的人高。
更年期的女性更要关注骨折问题,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让骨骼中的钙快速丢失,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增加骨折风险。
靠吃素来控制血脂是误区
在饮食上,很多人认为吃素就能降脂,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区。
因为人体可以用碳水化合物来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非靠戒肉就能阻止合成,反而可能因纯素导致优质蛋白质不充足。
高血脂应该吃什么肉?
吃烤肉串也要注意,因为其中基本上都是用脂肪较高的原料,或者肥肉瘦肉间隔穿在一起烤制,才会让人吃起来满嘴肉汁(其实是脂肪的汁),感觉香浓过瘾。 丸子之类用肉馅做成的食物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的原料至少是三肥七瘦,甚至可能是五肥五瘦。 烤鸭本身是填鸭,也是高脂肪的肉,只可偶尔过瘾,不能经常吃。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