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塝村:泵站引水润田畴 村民齐心绘丰收

枝江融媒(通讯员 方勇 赵嘉)春风拂过玛瑙河畔,安福寺镇秦家塝村千亩农田焕发勃勃生机。2025 年春耕时节,清澈的河水通过新建泵站涌入田间,绿油油的麦苗与金黄的油菜荚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个曾因灌溉难题 “望天收” 的村庄,如今正以 “水到渠成” 的底气,书写现代农业的新篇章。

多年以来,农田用水困难一直是秦家塝村村民心中的痛点,1000余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为破解这一难题,村“两委”积极行动,科学规划,通过新建3个一级泵站和堰塘清淤工程,从玛瑙河引水入田,彻底改变了农田“望天收”的窘境。如今,充足的水源如春雨般滋润沃土,点燃了村民的耕种热情,秦家塝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丰收之路。

秦家塝村地处玛瑙河畔,水资源看似丰富,却因缺乏有效的引水和蓄水设施,农田灌溉始终捉襟见肘。每逢春耕,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产量难以保障。针对这一现状,村“两委”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决定实施灌溉设施升级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里通过争取项目平整土地1000余亩小田并大田,新建了3个一级泵站,直接从玛瑙河提水至农田,出水量大幅提升。同时,村“两委”组织开展了堰塘清淤工程,清除淤泥,修复塘坝,显著增强了蓄水能力。这一系列措施如同一场及时雨,解决了1000余亩农田的用水难题,让昔日干涸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泵站的轰鸣声成了田间最动听的旋律,清澈的河水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向农田。村民老闫站在田埂上,感慨地说:“以前种地全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水随时有,种啥都不愁了!”据统计,新建泵站和堰塘清淤工程的实施,使村里灌溉覆盖率从不足50%提升至近100%,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源的保障不仅解决了灌溉难题,更点燃了村民的耕种激情。用水问题解决后,村民们自发行动起来,拿起铁锹、锄头,清理水道沟渠,清除杂草淤泥,确保水流畅通无阻。从村头到村尾,沟渠纵横交错,宛如田野的“血脉”,将每一滴水送到田间地头。村民们还积极配合村“两委”更新土地凭证,将零散的小田整合为连片的大田。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机械化耕作,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以前田块小,犁地都费劲,现在大田平整,拖拉机一开,半天就干完了!”合作社工作人员刘勇笑着说。土地整合后,村里还引入了高产水稻和优质油菜品种,种植结构更加优化,村民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这些自发行动展现了村民们的主人翁精神,也让秦家塝村的田野更加整齐美观,呈现出一幅现代农业的生动画卷。

秦家塝村的蜕变,离不开村“两委”的科学决策和村民的齐心协力。新建泵站和堰塘清淤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硬件保障,而村民的主动参与则为村庄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在清理沟渠、整合田块的过程中,村民们互帮互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村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村“两委”还借此机会,组织了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科学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耕作水平。

这些变化让村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笑脸盈盈的村民,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看到大家干劲这么足,我们更有动力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据初步估算,灌溉条件的改善和土地整合将使村里粮食产量提升2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有望增加10%。这份沉甸甸的获得感,正是秦家塝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好注脚。

秦家塝村的春耕故事,是枝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村合作社的加强,不仅解决了眼前的生产难题,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秦家塝村计划进一步完善灌溉设施,探索智能节水技术和绿色农业模式,力争打造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村。村“两委”还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正如村里的一句口号:“水到渠成,丰收在望!”在春耕的田野上,秦家塝村正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