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通讯员 张翠 陈慧敏)仲春时节的紫荆岭社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如燎原星火般点燃全民参与热情。从斑驳老墙到街角花园,从健身广场到垃圾分类站,志愿服务大军以扫帚为笔、汗水作墨,用双手编织出“推窗见绿、移步入画”的社区新景。
党建引领构建志愿矩阵。社区党支部创新打造“蜂巢式”志愿服务体系,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辐射6个网格服务站,孵化出“邻里帮帮团”“巾帼志愿队”等特色队伍。70岁的老党员陈一梅带领“银龄巡访团”,每日穿梭在楼宇间,既当“环境啄木鸟”又做“文明传声筒”。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30余处,劝导不文明行为45次。陈徽笑着说:“胸前的党员徽章越擦越亮,社区的美景越看越舒心。”
创新机制激发治理活力。每到周五“村庄清洁日”,青年志愿者李丽总会挎着特制的“环境美容包”准时上岗。由25名妇女骨干组成的“巾帼服务志愿队”,创新开展“美丽庭院”积分赛,通过村级事务平台实时发布志愿清洁活动,带动50余户家庭参与环境整治。居民董正雄家的月季爬上雕花铁栏,他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新变化,连孩子都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了。”
精准服务温暖特殊群体。志愿服务站推出“点单式”服务,针对特殊群体量身定制“阳光助洁”计划,为3户高龄失能老人、18户残障家庭建立常态化服务档案,通过电话预约,提供上门清扫、代购代办等服务。92岁的邓心英家中窗明几净,墙上贴着志愿者手绘的服务流程图。“孩子们教我用手机预约服务,现在我也能像年轻人一样‘下单’啦!”老人的笑声里洋溢着幸福。
长效管护培育文明新风。志愿者们大力推广“积分银行”制度,已吸引120户家庭参与,累计兑换物品价值1000余元。由1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美丽社区宣讲团”,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课堂、垃圾分类宣讲。社区3个“志愿示范岗”化身文明驿站,既是工具共享点,又是经验交流站,目前社区志愿者数量已达200余人。
夜幕降临,领秀之江小区的志愿者服务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居民在这里兑换物品、学习环保知识;沿江步道上,文明劝导员的身影与江景交融成趣;老旧小区里,志愿者正在为独居老人提供陪伴服务。这些闪烁的红色光点,如同繁星般点缀在枝江大地,一幅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幸福画卷正在各个角落渐次铺展,“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新风尚在枝江润春风、拂四季。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