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台蒜薹喜迎丰收季 机械化助力产业振兴

枝江融媒(记者 谢阳 )田间蒜薹香,抢收运输忙。又是一年七星台蒜薹的丰收盛景。当前,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收割蒜薹,一捆捆翠绿鲜嫩的蒜薹通过合作社的冷链物流网络,快速运往全国市场。

“今年蒜薹产量和品质都还可以,我们家6亩田,亩产量接近1000斤。” 种植户罗根东开心地说。

3月28日,记者在大埠街村广袤的蒜田里看到,一片片蒜苗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田间,手指翻飞间,一根根青翠鲜嫩的蒜薹就被熟练地掐了下来,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蒜香。这一季的丰收不仅让农民腰包更鼓,更见证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转型的显著成效。

罗根东告诉记者,现在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实行机械化播种。前几年受人工影响,劳动力下降,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现在用机械化播种,面积正在逐渐恢复。

机械化让种植成本可控,而采收环节的用工需求则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季节性就业机会,形成“机械化+灵活用工”的共赢模式。

“我们现在请的工人就是周边村民,200块钱一天,可以给他们增加一些收入。”罗根东说道。

在大埠街村金家店果蔬专业合作社,十几名工人正流水作业:分拣、捆扎、预冷、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金家店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昆鹏介绍:“今年大埠街村蒜薹种植面积比2024年的面积翻了一番,原因是2024年的行情还可以,农民增产增收。今年的产量也可以,这段时间每天差不多3万斤左右,连续收了一个星期了。价格开始的特别高,七八块,现在还在3块多,4块左右。”

为保障新鲜度,合作社采取“现收现发”模式,通过冷链专车将产品直供安徽、辽宁、江苏等地大型农批市场。金昆鹏表示,尽管当前销路畅通,但团队已在谋划产业升级。

“我们明年要改革,要避免划伤破皮的现象,把质量做起来,到时候价格卖得更高,农民的收入更高。”金昆鹏说。

蒜薹产业的回暖印证了“机械换人+组织化经营”模式的成功。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对接合作社订单、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曾经“靠天吃饭”的传统作物正升级为富民产业。七星台镇表示,接下来将同步规划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将“七星台蒜薹”打造成区域性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