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春耕春管尽显“科技范儿”

春潮涌动之际,枝江市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广袤田野间绘就智慧农业新画卷,通过专家下沉指导与智能装备应用的双向发力,开启了智慧春耕新篇章。

“智囊团”下沉田头 开出春耕“良方”

在春耕技术指导领域,多支省级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构建起立体化科技服务体系。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游艾青带领专家团队深入枝江市粮食生产一线,在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出再生稻“三控一促”(控苗、控水、控肥、促壮)技术良方,预计实现再生稻亩均增产10%以上。在中化MAP核心示范基地,团队指导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优化与水稻集成技术应用规划。基地负责人蔡松介绍,在省农科院技术支持下,基地已建成江汉大米新品种筛选与示范基地,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示范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3个,集成应用绿色高效技术5项,打造了“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育章带领团队前往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针对春季养殖特点,提出“三维度技术方案”:通过“稳水位+微生物制剂+沉水植物”优化水质,建立基于水温监测的动态投喂模型,并实施“三减”越冬综合症防控方案——减少机械惊扰、减少杀虫药剂、减少应激。除此之外,团队还解答了尾水处理技术难题,指导了立体增氧设备效能提升方案,并与周边8家养殖户建立长效帮扶对接机制。

当前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时期。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枝江市抢抓时机,多措并举做好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工作。农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监测、立足预防,科学研判。统筹资金320万元,统一购买小麦“一喷三防”物资(叶面肥31.48吨,农药18.4吨,生长调节剂3.98吨,助剂2.63吨)及时发放给农户,组织植保无人机达147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型植保机械61台开展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7万亩,目前,全市第一次分类施药面积达12万亩。

同时开展示范推广,创建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省级示范区2个,核心面积2000亩。遴选国家粮油(小麦)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示范主体26家,实施面积4万亩以上。

北斗“慧”种田  编织“天地网”增效增收

在田间作业现场,智慧农机集群展现强大效能。百里洲守华农业专业合作社“飞防植保”现场,搭载智能喷洒系统的大疆农业无人机正低空掠过万亩麦田,精准喷洒的药雾如春雨般均匀浸润麦苗。通过“一喷多效”技术,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为夏粮丰产筑牢科技防线。

作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枝江市守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自2023年组建专业飞防队以来,引入大疆农业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全员持证上岗,推动小麦病虫害防治迈入智能化时代。

“过去500多亩地需要20多人忙两三天,现在无人机5、6小时就能完成,农药利用率还提升了30%左右!”合作社成员朱家国算了一笔“效率账”。借助无人机厘米级定位系统和AI识别模块,农田三维航线图可自动生成,不仅能智能避障,还可通过离心喷头实现变量施药,既减少药液浪费,又避免人工踩踏对农作物的损伤。

北斗导航则为玉米播种带来新突破。在七星台镇王家店村千亩智慧农田示范基地,3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正进行编队作业。随着种箱指示灯明灭闪烁,机械臂精准投下今春第一粒玉米种子,标志着全市17万亩早春玉米播种正式进入“科技时间”。“这种智能农机播种精准,株距误差不超过1厘米,漏播率从8%降至1%以下,基本苗保障率突破99%,每天能完成200亩高标准播种。”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

今春以来,市农机服务中心以“北斗+农机”深度融合为抓手,实施“三新工程”推动单产提升:引进220台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构建“卫星定位+智能传感+变量作业”技术矩阵;创新推广“五联复式”作业模式,实现亩均节本增效逾60元;组建12支北斗运维服务队,确保72台加装设备高效运转。目前,全市农机北斗终端安装量同比增长40%,智慧作业覆盖率突破65%。据测算,今年全市玉米亩均产能有望提升5%,科技增产将带动农户增收超2000万元。

从无人机编织的“天网”到北斗导航耕作的“地网”,从水产养殖的生态调控到粮食作物的精准管理,科技创新正重塑春耕图景。这场科技与土地的深度对话,正在枝江谱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孙焱婕

  一审:孙焱婕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

  终审: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