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融媒(记者 朱传嗣 朱深耕)3月26日,随着最后一批交通标志标线施划完成,枝江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重点项目 —— 安福寺镇余秦线、仙荷线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正式交付使用。这两条总长4.18公里的 "民心路",不仅让秦家塝村2000余村民彻底告别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的出行困境,更成为串联沿线3个行政村产业发展的 "黄金纽带"。
据了解,余秦线、仙荷线是2025年枝江市十大民生实事中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的重点工程。仙荷线全长约3.3公里,此次扩建后宽度由3.5米拓宽至5.5米,余秦线道路全长约880米,道路宽6.5米。
在安福寺镇秦家塝村,新修的两条水泥路视野开阔,路面平整,沿线增设的交通标线清晰醒目,村民们骑着电动车、开着小轿车,在这两条路上来来往往,平稳顺畅。沿路前行,两侧金黄的油菜花田和绿色的柑橘树园相映成趣。然而,过去的这两条路却是另一幅模样——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回忆起过去的道路,秦家塝村村民冉进文感慨地说:“现在方便多了,原来路不好走,车子路过的时候会很颠簸,还要减速,现在车子不减速也不颠簸了,进出都非常方便。外地人到我们这里来看了都说,新修了公路,村里的环境也大变样。”
秦家塝村村委会副主任方勇介绍:“我们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九百余万元,村级自筹了一部分资金,老百姓无偿地提供土地和一些青苗,解决了一部分资金,完成了两条路的修建。”
项目建设初期,需清理沿线村民的500余棵果树,然而平均一棵果树一年收益可达160元,若全部清理,每家农户一年损失不少。涉及五十余户农户的切身利益,这引发部分村民的顾虑。
“路又不是不能走,为什么要拓宽?”“这条路又不是我一家的,凭什么就挖我屋旁的柑橘树?”在道路扩建前,秦家塝村“两委”碰到了不少阻力。
但是村“两委”干部并不气馁,天天往村民家里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修路后的好处,用真诚打动村民:“路修好了,收购商才愿意来我们这里收果子,虽然现在大家都吃了一点亏,但长远来看修路好处更多。”
还有不少村民带动身边人,主动移除自家的果树,无偿地腾出土地。比如村民冉进文,作为老党员,他说服周边的几户村民无条件支持村里的决定。他回忆道:“修路我们是一定支持的,我的地都是无偿地给,我的树该砍的我都提前砍好了。当时我捐的风景树应该有一百多根,还有橘子树五十多棵。”
不久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一场湾子会,这一次,不少村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让出土地用于村里的道路建设。就这样,两条路自2024年3月开始动工,到2025年3月完工,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改造,实现了通车。道路修建完成以后,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农户的出行、农产品的售卖,也为附近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两条道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安福寺镇 "三纵四横" 农村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两条连接城乡的 "振兴路",正见证着新时代乡村蝶变的生动实践。以路为脉,枝江正以民生实事的 "小切口",书写共同富裕的 "大文章"。
一审:何唯
二审:潘德铭
三审:龚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