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界了,在枝江这些废弃物还能当个宝

在宜昌涌达低碳产业发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的北侧,一块新开垦的试验菜地格外引人注目。翻犁出来的土壤呈现出典型的枝江红壤特征——棕红色,富含铁和铝等矿物质,但肥力相对较低。然而,这片土地即将迎来一场“绿色革命”。再过两天,涌达公司生产的第一批生物肥将在这里投入使用,用于种植有机果蔬。这不仅是一次改良土壤的试验,更是一场农业绿色循环的生动实践。


图片


试验田里的绿色希望

图片


“我就是要在这块地里种出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绿色农作物。”涌达公司负责人李莉站在试验田边,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这片试验田是涌达公司推动农业绿色循环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变废为宝”理念的延伸。


“我们希望通过这片试验田,验证生物肥在改良红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效果。”李莉解释道,如果试验成功,这种模式将推广到更多农田,帮助农民实现绿色种植。”


图片


与李莉交谈之余,两辆满载果渣和果胶泥的卡车缓缓驶入。这些果蔬废弃物来自当地柑橘加工企业,经过密闭专用车辆运输至厂区后,被分别卸入两个不同的投料斗。


在果胶泥处理车间,工作人员将含水率高达80%的果泥与秸秆粉、花生壳等有机废料混合,调节水分至74%后,通过密闭输送系统送入喷粉干化设备。经过高温干化处理,果泥被转化为颗粒均匀的有机肥。


图片


而在果渣处理车间,果渣经过破碎、挤压、酶解和固液分离等多道工序后,固体部分被送入喷粉干化系统生产有机肥,浆液则被制成多功能水溶肥。整个车间采用全封闭设计,确保生产过程中无废气、废水泄漏,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


图片


“我们每天可以处理300吨果胶泥和150吨果渣,年处理量分别达到9万吨和4.5万吨。”公司负责人李莉介绍道,“这些果蔬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可以生产出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氨基酸叶面肥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真正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科技赋能绿色生产

图片


涌达公司的成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公司与浙江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酶解、喷粉干化等先进技术,大幅提升了果蔬废弃物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图片


“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喷粉干化技术,可以将果泥和果渣中的水分快速蒸发,同时保留有机质和营养成分,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肥。”李莉解释道,“这项技术不仅处理效率高,而且能耗低,完全符合低碳循环的理念。


利用固体喷雾干化果胶泥和酶解果渣的工艺技术开发功能性有机专用肥和生物菌肥,产品具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腐殖酸和生物活性成分,还有类黄酮等抗菌物质,具备可以促生长、抗逆性、抗病性,保水保肥,活化土壤等多重功效,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水节肥节成本。


图片


此外,涌达公司还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需求,研发了多种功能性肥料。例如,针对枝江地区的红壤肥力较低的特点,公司专门开发了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的生物菌肥和氨基酸叶面肥,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李莉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新产品。”


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图片


涌达公司的低碳循环产业园项目,不仅解决了枝江市果蔬废弃物的环保难题,还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前,这些废果只能堆放在田间地头,不仅占用土地和污染环境,还会使土壤产生病菌,影响来年产量。”枝江市安福寺镇秦家塝村脐橙种植户易新宇说,“现在有了涌达公司,这些果蔬废弃物都被回收利用,变成了有机肥,我们的土地也更肥沃了。”


图片


因为涌达,受益的不仅仅是当地柑橘种植的果农,还有安福寺食品工业园区的企业。柑橘加工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果泥曾是让海通公司头疼的大难题,让企业的产能产量受限于末端废弃物处理,处理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而在涌达的“回炉重造下”,每年可为海通及园区其他企业处理果渣、果胶泥13.5万吨,并利用这些果蔬废弃物生产出商品有机肥2.5万吨、生物菌肥1万吨、多功能水溶肥1.7万吨。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农业的需求,还将销往全国各地。


图片


此外,涌达公司的项目还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枝江市将尾菜尾果无害化处置纳入社会化服务项目,通过奖补政策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废弃物处理。例如,柑橘尾果收集无害化处理按40元/吨的标准奖补,尾菜处理按20元/吨的标准补贴。这些政策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也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的目标是助力枝江市打造成全国果蔬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基地,并且取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李莉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终驱动,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处理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升级。”


从废弃物的“终结者”到资源的“创造者”,让柑橘、蔬菜等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果泥、果渣、尾菜等废弃物“重生”为高附加值的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产品,涌达正尝试着为全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记者丨朱瑶 朱传嗣
一审丨张圆   丨赵程程
三审丨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