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舞蹈《秧bot》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表演,成为了当晚最引人注目的节目之一。这场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杭州宇树科技与新疆艺术学院联合呈现的创意融合舞蹈,不仅为春晚舞台注入全新活力,更引发大众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思考。
传统秧歌是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过去,每逢乡村节庆、庙会等重大场合,人们都会举行秧歌活动,通过唱词、舞姿动作等方式表达情感,通过热闹欢腾的氛围点燃现场。而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秧歌面临着受众减少、传承困难的困境。《秧bot》的出现,为传统秧歌的传承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节目的最大亮点无疑是那些身着东北特色花棉袄的机器人凭借先进的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能够灵活地扭动腰肢、挥舞手绢,在舞台上完成各种复杂的秧歌动作。《秧bot》在保留秧歌精髓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入了机器人这一未来元素,使得传统秧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传统与现代、柔美与刚硬的交相呼应,碰撞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从科技层面来看,《秧bot》无疑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研发领域的先进水平。这些机器人不仅外观逼真,动作灵活,而且能够精准地完成复杂的舞蹈编排。无论是转手绢、飞手绢还是变换队形,它们都表现得游刃有余,这背后离不开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精密伺服电机等高科技技术的支撑。因此,这场表演不仅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潜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秧bot》的成功意义非凡。它借助春晚这一强大的传播平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新成果呈现在全球华人面前,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极大提升了传统秧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秧bot》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众多网友自发讨论、分享,形成二次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对传统秧歌产生兴趣。
《秧bot》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奉献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在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中,切不可作茧自缚、故步自封,而需以开放之姿,热忱拥抱新技术、新形式,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会贯通,探寻出契合当代人审美意趣和生活范式的表达方式。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的创新绝非对传统文化的肆意曲解与篡改,而是秉持着敬畏之心,在充分尊重其核心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根基之上展开的二次创作,唯有如此,方能确保传统文化的根脉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
《秧bot》在春晚舞台上的精彩绽放,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像《秧bot》这样的优秀作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持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枝江市七星台镇人民政府 赵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