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时评】抓住出圈城市“出圈”背后的“长红密码”

近日,一位头戴斗笠、身着青衣、肩挑两筐新荷的“卖花郎”频频现身宜昌市一二美术馆。唐诗宋词、文学常识、宜昌典故等各式各样的小知识,“小朋友只要答对问题就可以免费领取一支新鲜的荷花”。这一IP的出现引得家长们连连称赞,纷纷带着孩子来到美术馆“偶遇”。这些IP的出圈是城市走红的起点,而我们作为城市中的一员更应该抓住出圈的机会一路长红。

城市长红,需要更多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从来不缺有趣的人和事,早前淄博的鸭头小哥、绿豆糕大爷、暴躁小胖、佛系烧烤店老板,乌镇更是将“沉浸式体验”进行到底,整个古镇从卖菜的小贩、到撑船的船夫,甚至是门前晒太阳的老婆婆,这些IP的火爆网络为城市增添了更多趣味。这些爆点都是老百姓用自己美丽的眼睛发现,再通过有趣的图片视频让大家看到,让更多人开始认识这座城市,想要了解这座城市,从而爱上这些城市。

城市长红,还需要真诚地“听劝”。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好看的、不喜欢的,都能不加掩饰、直接表达,而作为城市,有错就改、真诚听劝则能将危机转为“新机”,让“负能量”化为“正流量”。还记得今年宜昌新春灯会,最初“昭君”的造型引发极大争议,活动方及时“听劝”,经过连夜“瘦脸”“染发”,正式亮相时,中式妆容的“昭君”获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春节期间“昭君”也成为了宜昌的“网红”IP。这种真诚、良性、有效的互动,正是城市发展内核的直观体现。

城市长红,更需要长久做好“精细活”。当下的“流量时代”催生了“网红经济”,越来越多的城市IP涌向自媒体。近年来,部分地区屡屡凭借城市IP引发现象级传播,例如借力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长安三万里》等热点IP持续爆火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一直持续霸榜热搜。对于城市而言,要想打造一个极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IP,必须要精准定位,深入挖掘城市特色、人文情怀,打造“独一份”的标签,更要与时俱进,秉持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研发更多“城市周边”。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枝江市七星台镇 杜琪